刘备决意东征

刘备决意东征 如果你问曹丕现在最恨的人是谁?他虽然最恨他的弟弟曹植,但他回答你的时候,绝对不会说是曹植
而是孙权
他从老爸那里继承了大量的资本,几个刘备和孙权加起来,也不够他收拾。可他却硬是被孙权玩得郁闷了几年。先是被孙权来个假投降,他接到投降书时,觉得很爽口,虽然很多人警告过他,不能相信孙权,要对孙权保持百倍警惕。可他不信,硬是把孙权当成最讲诚信的人,让孙权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最后,他终于看清了孙权那个嘴脸,这才超级愤怒起来,带兵过去要收拾他。哪知,他虽然很愤怒,力量也很强悍,但接连南征两次,两次都不胜
他虽然曾在那里长叹过,在长江面前,虽然千万精骑,却也无可奈何,但过后,心里仍然不断地为这事纠结,老觉得这辈子不收拾一下孙权,实在是太窝囊了。于是,到了黄初六年,他又谋划对孙权的军事行动
这年的二月,他进行一次人事变动,把他的几个铁杆又提拔了一次。任陈群为镇军大将军,天天跟在他的左右,负责督察各路部队,并主持尚书台务事,即代录尚书事,成为全国最高的行政长官;任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留守许昌,负责处理中央日常工作。这是他手下两个最铁的人第一次成为军方领导人,也为司马懿进一步掌权迈出了最坚实的第一步
曹丕觉得只有这两个家伙帮他看家,他才放心
接着,他就开了个会,准备带部队再去猛扁孙权一顿
会议开得很热烈,但仍然有人反对。这次反对的人不是刘晔,也不是辛毗,而是鲍勋
当然,鲍勋反对的理由仍然是老一套,没有什么新意。但只要有脑子的人都知道,那老一套至少到现在仍然不过时。可曹丕就是不听。刘晔和辛毗是他们曹家的重臣,所以提出反对意见,他只不采纳,不好意思处分他们。这个鲍勋算什么,曹丕当场龙颜大怒,把鲍勋降职为治书执法。鲍勋其实也是他们家的死党,他的老爸就是鲍信。如果曹操还活着,曹操肯定不会处分鲍勋。可现在是曹丕时代,而不是曹操时代
于是,所有的人都学乖了,不再提什么意见了
五月,曹丕带着南征大军到谯郡
这时,东吴也有个牛人死去。这个牛人就是孙邵
孙邵在三国时期的名声不怎么响亮。但孙权很看好他。孙权虽然没有称帝,目前的职称仍然是吴王,但他觉得自己也该有个丞相。于是,决定任命一个牛人来当丞相。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张昭可以有资格有能力当这个角色。哪知,任命书一发布,居然是孙邵。人家问理由,孙权说:“现在这个世界乱得很,事情太多,位子越高越麻烦,责任越重大,如果让张昭来当这个丞相,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大家一听,大王都这么说了,我们还能说什么?反正谁来也一样,不管怎么轮换,也轮不到小民啊。于是,孙邵就成了丞相。只是孙邵却是个短命鬼,才在丞相位子上坐了几天就死了
孙权又选丞相,而且还做了个民主推荐。大家就全部推荐张昭。老张可是孙策时代就出来混的,以前孙策对他的信任不是一般的信任,曾经说过内部事务都要问一问张昭之类的话。现在也该让他当一当这个丞相了
可大家知道,真正说了算的是孙权
孙权看了大家的公推意见,又笑着说:“你们都以为我不想重用张昭?其实,我比谁都知道张昭的水平。现在不让他当,主要是因为丞相虽然官很大、级别很高,但负责的工作实在太多了,什么都得管一下。张昭的性格很刚很硬,如果他提出主张来,我不听从他,他就会生气,就会郁闷,这很不利于工作,也不利于他本人啊。
大家一听,当然不再说什么了,反正是孙权的丞相又不是他们的丞相,是讨论让不让张昭当丞相而不是让他们当丞相
于是大家就看看,这回他要让谁来当了
孙权立即公布了丞相的任命文件:任顾雍为丞相、平尚书事
顾雍是个真正低调的人。他很少讲话,但做事很稳,平时不开口,可一旦讲话,一句就能抓住要害,让你动弹不得。孙权在这方面也很怕他。大家也知道他的嘴巴不乱开口,但那双眼睛比刀还利,因此,在喝酒时,只要他在场,再怎么牛的人也不敢放开喝,怕被他看到。孙权对此也很无奈,说:“只要顾雍在场,大家都很郁闷。
可郁闷是你的事,他仍然坚持他的做人风格,仍然闭嘴低调做人。他拿到那张任命书之后,并没有大肆宣扬,而是不声不响地回到家里,那张脸的神色跟往常一样,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了很久,他的家人才从其他渠道知道顾雍已经是东吴的首席大臣了,是除了吴王孙权之外,权力最大的人,个个都在那里张大嘴巴发呆
他虽然一天到晚保持低调,但他工作却很认真负责,提拔文武官员时,都能做到因才录用,绝对不让谁走他的门路。他还有个特点,就是常常直接到最底层开展调研工作。他不管有什么好意见、推荐什么人,都是秘密向孙权本人报告,如果建议被采纳实施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他就都归功于孙权的英明;如果建议没有被采纳,他就一句话也没有走漏出去,好像从未说过什么一样。因此,孙权很喜欢他。他好像从不巴结领导。可这一招,就足以让很多人失色。当然,他还是一个很能坚持原则的人,虽然说话很温柔,口气从不呛人,但只要认为自己是对的,从不让步,一定坚持到底。孙权对他的个性也很欣赏,一有什么事,就会派身边的工作人员跑过去问他,他认为此事可行了,就叫家里的人准备好酒好菜,请那个工作人员大吃大喝;如果他觉得决策是错误的,就坐在那里什么话也不说。工作人员跑回去向孙权汇报,说:“顾雍什么话也不讲,根本不知道他的意见啊。
孙权说:“他高兴时,就表示此事可行;他不高兴,就表示这事还不行,咱得再商量。
当时,不但曹丕心里老不服气孙权,动不动就带大军到长江边上来,要跟孙权对着干一下,而且东吴边境的那些将领也经常头脑发热地向孙权下战书,要打过长江去,建功立业
孙权也被这些战书搞得头脑发胀起来。但孙权并不像那些人一样,还是有一点理智的,觉得还是要问一下顾雍
顾雍看了那些战书一眼,说:“我虽然不是军事家,但我知道很多军事家是不贪小便宜的。现在这些人天天下战书,要为国家打仗,其实他们只是想自己立功,不是为国家着想的。所以,主公应该坚决制止。如果打仗打不出国威、军威来,是坚决不能打的。
孙权一听,觉得很对
孙权前期在用人方面上,确实很厉害,甚至比刘备他们更能用人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