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春秋:气死子囊

原来这才是春秋:气死子囊
俗话说:伏虎容易纵虎难。
跟吴国人打仗,进攻容易撤退难,因为吴国人最喜欢的就是“敌退我追”。
“令尹,要当心吴国人从后掩袭啊。”子庚提醒子囊,对付吴国人,他算有经验。
“不碍,吴国人已经被我们吓破了胆,不用怕他们。你领军先撤,我在后面压阵。”子囊的心里,有些瞧不起吴国人。不过,他还是决定率领精兵在后掩护大队人马撤退。
子庚和养由基率领大队人马先撤,子囊率领精兵在后。
果然不出意料,吴军尾随而来,不过看见楚军保持警惕,吴军始终不敢接近楚军。
前面的楚军担心吴军追上来,因此撤得快;而后面的楚军因为时刻准备迎击吴国,所以走得慢。渐渐,楚军前后两军拉开了距离。
子囊率领着殿后的精兵小心翼翼地走,来到了皋州,此处是一处山隘,两山之间夹着一个隘口,只能容一乘战车通过。
“好了,过了这里,砍伐些草木来,就在隘口点一把火,吴国人就没有办法追了。”子囊盘算,主意是个好主意。
确实是个好主意。
天上开始掉草木了,子囊吃了一惊,难道老天爷听见自己的自言自语了?
不仅掉草木,而且掉火把了。
很快,隘口一片火光。
山上的呐喊声传来,子囊这个时候知道掉草木火把的不是老天爷,而是吴国人。
吴国人封锁了隘口,并且从山上冲了下来。后面,尾随的吴军也怪叫着,扑了上来。
子囊现在知道了,吴国人不仅仅会玩“敌退我追”,也会玩拦腰截击,包围聚歼了。
“狗日的吴国人,聪明。”子囊感慨一声,他知道自己低估了吴国人。
到了这个时候,除了逃命,还能有什么办法?
楚军冒着大火和吴军的箭雨,保护着子囊从隘口向外冲,公子宜彀(音够)断后,拼死抵抗吴军。
子囊弃车而行,在部下的保护之下,虽说免不了火燎眉毛灰头土脸,总算是出了隘口,落荒而逃。而公子宜彀被吴国人团团包围,生擒活捉。
此战,子囊所率断后的楚国精兵大半损折。
子囊逃出去数里,才遇上子庚率领楚军回来救援,算是又坐上了车。
连惊带怕带恼火,回到郢都之后,子囊就病倒了,而且病情急剧恶化。仅仅一个多月,就已经病入膏肓。
临死之前,子囊找来了子庚,他有话要交待他。
“子庚,当今世界,虽然晋国比我们强,可是那个国家已经腐败了,没有人愿意为国家出力,所以晋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吴国这样的国家,他们狡猾而残忍。我死之后,你要加固首都的城墙,因为吴国人迟早会打过来的。”子囊吩咐,说完,咽了气。
按《左传》的评价:子囊忠。君薨不忘增其名,将死不忘为社稷,可不为忠乎?
如果不知道古人说的“忠”是什么意思,参照子囊。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