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春秋:权力斗争金科玉律第二十条:最好没有正义感,即便有正义感,也千万不要出头。

原来这才是春秋:权力斗争金科玉律第二十条:最好没有正义感,即便有正义感,也千万不要出头。
副一条:相信坏人一定会被收拾,但不要认为自己能收拾坏人。
晋厉公五年(前年),楚共王派公子城前往郑国,答应把汝阝月的地给郑国,条件是郑国跟楚国混。
郑成公合计了一下,好像跟晋国没有什么好处,而且关键时刻晋国总是当缩头乌龟,去年楚国人来侵犯时,郑国去向晋国求救,晋国就是用“一贯坚持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那一通屁话给忽悠过去了。
“好,成交。”郑成公很容易得出结论:跟楚国混,实惠。
就这样,郑国又成了楚国的跟班。
这一次,晋国还是干瞪眼。
大概楚共王的内心就觉得不把晋国人氵敫怒就很没意思,所以看到晋国人没反应,他决定再搞点名堂。什么名堂?让郑国人讨伐宋国。地球人都知道,宋国是晋国最死硬的跟班。
听说打宋国,郑国人很兴奋。不用动员,子罕就率领郑国军队出发了,郑军的战车清一色都是上次从宋军手中缴获的,基本上,这么多年以来,郑军的战车总保持一半以上来自宋军。
宋国急忙派出大将将(金+且)和乐惧迎战,战斗结果大爆冷门,宋国军队竟然破天荒地获得了胜利。捷报传来,宋国上下一片欢腾。
击贝攵了郑军的将(金+且)和乐惧掌着得胜鼓回到了夫渠(今河南商丘境内),大家高兴啊,终于击贝攵了郑国人,“恐郑症”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兄弟们,今晚开怀畅饮,庆祝胜利。”将(金+且)和乐惧高兴坏了,当晚大宴官兵。
宋国人真的以为击贝攵了郑国人,但是,郑国人没有这么认为。
郑国人是被击贝攵了,但是实际上应该说是被击退了,因为他们既没有被消灭,也没有被击溃。对于郑国人来说,只能说是上半场略处下风,真正决定胜负的是下半场。
宋国人当晚喝得很好,很高兴,以至于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都没有醒过来。可是,这个时候郑国人已经来了。
于是,这场战争最后的结果就是:宋军几乎全军覆没,将(金+且)和乐惧都被活捉。
“恐郑症”不仅没有结束,反而更重了。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