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

一字千金
酣畅淋漓的《滕王阁序》一气呵成,王勃接着写下了这篇序要引出的主体《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 自流。
奇怪的是,在“江”“自”两字之间,空了一格。王勃把序、诗呈给阎都督,对盛情款待表示了谢意之后,便告辞出门。阎都督一边看着眼前这篇绝代佳作,一边赞不绝口,待得看到最后一句中的空格,心知这是人家在出题了。旁观的文人雅士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这个点头说“应该是个‘水’字”,那个摇头说“八成是个‘独’字”。阎都督思来想去,觉得均差了一丝韵味,于是命人立刻出门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
使者快马加鞭、满头大汗地追上王勃。不料王才子很有个性地回答说:“一字值千金,还望阎大人海涵。”使者只好返报。阎都督沉吟片刻,心想既然是一段佳话,就干脆做足罢了,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这时候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众人听了,都是一拍脑门,用“空”字果然最有神韵!
本人读崔颢《黄鹤楼》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两句,总会联想到“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概因为有着相似的意境吧。王勃的作品在前,首创性当然更强。
按逻辑关系,本来《滕王阁诗》是主体,为了要写这首诗才需要写这篇序,但《滕王阁序》实在是太过于光芒万丈,让很多人反而把诗给忽略了。《滕王阁诗并序》一经流传开后,大家纷纷传抄,一时洛阳纸贵,连唐高宗李治读了都不禁掩卷长叹“真天下奇才也”。连皇上都如此激赏王勃,这就引起了另一位天才儿童的攀比之心。
耻居王后
初唐四杰的排序是“王杨卢骆”。笔者不太重视排名,随手从最后的骆宾王写起也无所谓。但并不代表大家都不重视,尤其是排名中人,比如本章的配角杨炯。他一向认为“王杨卢骆”的次序没有真实地反映出各位选手的实力,所以公然声称“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卢照邻比杨炯大十几岁,杨炯因此不好意思居在卢前,尊老毕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杨炯不服气王勃,可能因为王勃与他同年出生,做官比他还晚一年。就像如果有个比你早十年进公司的人级别还没你高,你多少也会有点不好意思;而如果有个比你晚一年进公司的人升得比你快,你大概心里也会不爽。
不过杨炯在王勃死后为其文集写序言,对王勃的评价倒是极高。人死为尊,是中华民族的另一传统美德。王勃是溺水后惊悸而死,其时尚未到而立之年,这一点教育我们学好游泳很重要,关键时刻能救命。卢照邻、李白、张志和也都是死在水里,很容易让人想起李白《哭晁卿衡》里的“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首诗是李白听到自己的日本友人、遣唐使晁衡(原名阿倍仲麻吕)在渡海返日途中淹死的谣言后所做的悼亡诗。实际上,晁衡并没有淹死,他被海风刮到了越南而幸存,后来以七十二岁的高龄病逝于长安,在华生活了五十四年,最终未能回归故土。而传说李白自己倒是喝醉后想要去捞水中之月,掉在江里淹死了,可谓一语成谶。
杨炯最好的作品是这首《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对于读惯了一流唐诗的当代人来说,杨炯的这首诗并不惊艳。但在此之前的初唐诗歌大多还陷于魏晋以来的绮靡之风,而这首《从军行》却雄浑刚健,在当时一定令人眼前一亮,可称得上是唐人边塞诗的第一声号角。尤其是尾联,令人感受到班超班定远投笔从戎、万里觅封侯的冲天豪气。
杨神童眼高于顶的著名例子,是称当朝官员为“麒麟楦”。楦是做鞋帽所用的模子,麒麟楦自然就是做麒麟的模子。麒麟是传说中的动物,古人演戏时没法去搞一只高仿真的来,只好用驴或马当底子,在上面刻画头角、修饰皮毛来假充。说人假充麒麟,就像明明骂人“蠢驴”,还文绉绉地绕了个弯子,可见杨炯年少气盛,得罪很多人是免不了的。这里顺带介绍俗语“露马脚”的出处之一:用驴马冒充麒麟,上半身容易遮盖,腿脚却难以遮掩得好。演戏之时,驴马一走动起来,很容易把未经修饰的长毛大脚露出来,此谓“露马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