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输官

半输官
淳熙十年,五十六岁的范成大因病致仕,回到故乡苏州,在石湖畔安度晚年,所以号称“石湖居士”。他在此期间的名作是《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六十首,其中颇有令人印象深刻之作,比如《夏日田园杂兴》之中的: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每当我想到“悠长夏日”,脑海中浮现的就是这首诗后面两句描绘的图景,实在佩服范成大是如何抓住了夏天这样一个平凡而又共通的图景,并将其表现得拨动人心。《夏日田园杂兴》中还有一首同样是被收入小学教材的: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孩子还不会耕耘农田、不会搓麻织布,但是在父母辛勤劳动的耳濡目染之下,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玩。这幅农家乐的画面,仿佛能听得到稚嫩的笑语,嗅得到泥土的气息,充满了童趣和野趣。我最早学到的一首名段,则来自于《秋日田园杂兴》中: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这个“连枷”,并不是大家在古代战争影片或者游戏中看到的作为双截棍前身的那种链式武器,而是一种由竹柄和敲杆组成的农具,可以用它来大面积敲打成熟谷物以脱粒。村里每家人之所以能够劳碌一夜还笑语欢歌,是出于丰收的喜悦。对于勤劳的农民来说,尽了一年的辛苦和汗水来耕耘,却仍然充满各种靠天吃饭的风险。在“笑歌声里”这首之前,范成大刚刚写到:
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
笺诉天公休掠剩,半偿私债半输官。
即使今年侥幸风调雨顺,但谷贱伤农,劳作一年盼来好收成的农民又会有“多收了三五斗”的痛苦。所以在“笑歌声里”之后紧接着的一首就是: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
南宋的农业税负有多重呢?古代的“一钟”一直是六斛四斗,但“一斛”等于几斗是有过变化的,在范成大的时代一斛是十斗。这样算起来,“两钟输一斛”就是每收入128斗交税10斗,税率不到8%。但是再加上各级官吏层层加码的苛捐杂税,结果就是“半输官”。接下来还要偿还过去一年内的各种借债,所剩也就无几,能留下些糠皮让孩子们吃饱,大人们自己可能还吃不饱。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大天朝的农业税为零,看来底层已经没有什么被剥削的价值。城市里的人力资源经理都知道,如果企业每个月为一个员工支付15000元的用工成本,员工本人能够拿到手的大概也就一半,这个留存比例和南宋的农民差不多。但这些都不是地方官员自己私加的苛捐杂税,而是全国统一法律规定的名正言顺的税负,说明时代……进步了。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既有农村景物风光的生动白描,又有农民辛劳艰苦的忠实记录,对这些在自己身边生活的人饱含了真切的同情,内容丰富而感情深沉,不仅仅是士大夫那种恬淡悠闲轻飘飘的田园牧歌,所以钱钟书先生评论“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