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 又见岳五郎-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浣溪沙》
一路上,云山和阿辽轮流背着罗裳。宋军的队伍走得快,他们三个人一直没有跟上。为了躲避可能遇到的金军,他们一直走小路,好在一路平安。终于走到一处村落,阿辽如释重负,说:“安全了,这里是大宋的地盘。”
原来,虽然徽、钦二帝被金军掳走,但北方还有许多州县效忠于宋——毕竟康王还在,大宋皇室的血脉还在。
三个人停了下来,准备在这个村落休整一番。虽然因为经历战争有些破败,但这里流水桃花,天光云影,仿佛世外桃源,显出难得的宁静。
本段诗句出自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近处有一处房屋,样子很旧了,却“茅檐长扫净无苔”,门口“花木成畦手自栽”,说明仍然有人居住,每天打扫。往远处望,则能看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的田园风光。
“如果没有战争,人人安居乐业,该多好啊!”云山情不自禁地说。在连日的奔波后,三个人都已经疲惫到极点,但看到这乡间景色,想到已经从险境脱离,心情都好了起来。罗裳情不自禁地诵了一首词: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这是东坡的词,《浣溪沙》!”云山道,“描写的就是村庄的景色呢!”
罗裳点点头,说:“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东坡词。以前我跟着祖父去过江南江北许多地方,在很多村庄都住过,真怀念那枣花黄瓜、柳荫蓑笠的农家生活……”提到祖父,罗裳伤感起来。
云山担心她过于悲伤,马上背诵了苏东坡的另一首《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果然,听了这首词,罗裳的情绪好了一点,说:“原来你喜欢这一首,暮雨萧萧,杜鹃声声,确实是春天的美景。不过,我猜你喜欢这首词是因为后半阕,对吧?”
云山露出坚毅的神色,说:“没错,我喜欢这首词里积极上进,不轻言放弃的大义!特别是眼下这个时局,我辈更应当振作精神,为国家做一番事业。”
两人对视,会心点头。忽然间,两人几乎同时意识到,只顾着谈诗论词,把救出他们俩的阿辽给冷落了。
果然,阿辽涨红了脸,一边在河边擦洗盔甲,一边不好意思地看着云山和罗裳,小声地说:“你们诵的这两首词真美。我们大辽也有人写诗填词,可我对诗词不太灵光。不过,你们刚才说的苏东坡,在大辽也很有名,人人都会背他的诗词呢!”
“苏东坡在大辽也很有名?”云山和罗裳不约而同地问。
“是的,我也能背一首呢!”阿辽清了清嗓子,看着眼前的小河和对岸的桃花,朗声吟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原来是苏东坡的名作《惠崇春江晚景(其一)》,云山和罗裳都拍手笑了。
忽然,阿辽示意云山他们不要出声,屏息凝神侧耳倾听。阿辽小声说:“我似乎听到了战马奔驰的声音,可能是金兵来了,咱们快藏起来!”
云山和罗裳立刻从眼前的田园诗意中回过神来,连忙跟着阿辽躲进了草垛。那干草把人脸扎得生疼,可他们一动也不敢动,更不敢出声。
果然,河对面的树林里渐次走出来一支骑兵,为首的将领银盔银甲,盔顶红缨。阿辽仔细辨认着这支部队的装束,判断他们究竟是宋军还是金军。
那支队伍军容整齐,越走越近。为首的将领跳下马来,招呼了一番,后面的骑兵便纷纷下马,把马牵到河边饮水。阿辽心想,这支队伍进村之后没有骚扰村民,可能是大宋的军队。
正在此时,那将军向他们藏身的草垛走来。他越走越近,就在他摘下头盔的那一瞬间,阿辽、云山和罗裳一齐叫了出来:“岳五郎!”
没错,来者正是岳五郎。原来,他正遵照宗泽的命令,在驻地附近巡逻,没想到就遇上了云山他们。许久未见,此番团聚,四个人自然是一番感慨。三个少年分别向岳五郎倾诉了汴京被围后的经历,岳五郎听得时而愤怒,时而悲伤,时而慷慨,时而紧张,直到听说阿辽和云山救出了罗裳,才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三个少年和骑兵队一起返回大营的路上,岳五郎讲述了这段时间他的经历……
“二圣”指宋徽宗、宋钦宗。
原来,在金军把汴京团团包围之后,宗泽副元帅曾几次请求大元帅赵构(康王)发兵救援都城,可他总是推三阻四,支支吾吾,还把大元帅府设在了远离汴京的东平府。当太上皇和官家被金军俘虏之后,康王又大张旗鼓地说要打败金军,迎回“二圣” ,鼓噪了一阵子,却还是未发一兵。
“唉!”岳五郎重重叹了一口气,“我们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二圣’被金兵扣押了!”
“这是为什么呢?康王难道不是太上皇的儿子,官家的弟弟吗?”云山不解地问。在云山看来,别说亲生父亲和哥哥了,就算阿辽、罗裳这样的好朋友落难,自己也会拼死相救啊!
岳五郎没有回答。
终于到了大军营帐,宗泽副元帅正在主营帐中点将。他须发皆白,双目炯炯有神。见到岳五郎等人,他示意大家进来坐下。
“康王似乎决意去江南了。”宗泽眉头紧蹙。
“难道康王不抗金了?‘二圣’还在金人手中啊!”岳五郎连忙问。
“康王的命令我不得不从,毕竟他是大宋皇家留在这里唯一的亲王了。好在他委派我暂驻此地,期望我有一番作为。”宗泽站起来,在营帐中来回踱步,“但下一步,很麻烦,真是麻烦啊!”
“大帅有什么忧虑,可否告知末将?末将定当效命!”岳五郎也站了起来,单膝跪下,向宗泽请命。
见此情景,三个少年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迟疑了片刻,三个人互相使了个眼色,一同站了起来,学着岳五郎的样子单膝跪下,向宗泽拱手道:“我们也愿意效力,我们也要抗金!”
见到此情此景,宗泽倍感欣慰,点了点头。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相关诗词
-
离骚(高中课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屈原列传(高中课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
-
过秦论(高中课文)
...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
-
中庸(高中课文)
...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
苏武传(高中课文)
...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
-
论语十二章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劝学·高中课文
...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
论古十二首
南渡衰微气数过,中原摇撼震干戈。勤王有志谁如此,存祀无功可奈何。燕市魂飞光日月,金陵目断哭山河。丹心汗照留青史,沉痛当年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