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之幸

诗家之幸
几乎所有了解李煜的人,都认同对于他的一生最精辟的一句概括——国家不幸诗家幸。这句诗的出处,是清人赵翼为缅怀金末元初诗人兼诗评家元好问(号遗山)而作的《题遗山诗》:
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
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尾联的意思是,只要诗歌中融入感慨国家不幸的沧桑感情,诗句自然就工整、细腻、深刻了。顺便说一句,赵翼最有名的诗句还不是这首“国家不幸诗家幸”,而是下面这首《论诗五首·其二》: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就在李煜被毒死的同一年,吴越王钱俶奉旨入汴梁朝见宋太宗,被扣留软禁不让归国,不得不顺应天下大势彻底献土归宋。第二年,宋太宗率领大军亲征太原,消灭北汉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中国大部分地区重归统一。虽然领土比起唐朝时少了重要的燕云十六州,那是被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出卖给契丹的。本来宋太宗消灭北汉之后,是想顺手把燕云十六州一起打回来,可惜被辽国人打得单骑而逃。钱俶归宋十年后的六十大寿时,宋太宗遣使赐御酒祝贺,当夜钱俶暴病身亡。这样看起来,赵光义很喜欢一种行为艺术,就是让别人在生日时去死。
尽管统一仅限于某种程度,但中国在宋太祖、太宗兄弟两人的手中再次迈向盛世。为了防止五代十国中风起云涌的大将篡位改朝换代的戏码继续上演在自己身上,宋朝扬文抑武,文官地位在九天,武将地位在九地,这样彻底解决了武将篡位的风险,但也极大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与此同时,北方的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相继崛起,并且建立了强大的辽、西夏、金、元等国家,使得宋朝始终生存在一种强敌环伺的状态之下。宋朝对内政治开明温和、商业经济发达、文化艺术繁荣、人民幸福宽松;对外则军力弱小、被动防御。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生长出来的宋词,其风格注定与唐诗截然不同。
在李煜之前,词的题材很狭窄,基本就是以“花间派”为代表的闺阁恋爱、离情别绪、宫廷饮宴,比之“诗言志”的立意高远,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正是李煜将词这种文学形式发扬光大,将国仇家恨、社会生活的内容写入其中,使得词从“艳科”中解放出来。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词至李后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宋词在李煜之后,才真正开始走向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宏伟征程。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