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英雄

年少英雄
别人词中用典,可能给我们“有它不多、没它不少”的修饰感,但这阕《永遇乐》则让我们感觉每个典故都像是一件锦绣织品上不可缺少的花纹,用典之多、之贴切在全宋词中是最突出的。所以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岳珂讥其用典多,不过是二十二岁年轻人的自以为是罢了。
北固山形势险固雄视长江,文人墨客登临之下很容易凭高北顾抚今追昔,四十年前陆游在此就写下了《水调歌头·多景楼》。稼轩非常喜欢北固亭,在这里留下了另一篇名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在青梅煮酒论英雄的环节中,曹丞相对寄人篱下的落魄刘皇叔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连小霸王孙策都被贬为“藉父之名,非英雄也”。其实孙策才是一手打下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的真正开创基业者,他未能登上曹操、刘备那个等级的问题不在于“藉父之名”,而是因为性格轻率浮躁,正如曹操的头牌谋士郭嘉所预言:“孙伯符刚刚并有江东之地,一路所杀的都是那些能够让人效死力的英雄豪杰,应该加强安保工作防止刺客报仇。然而他轻率无防备,即使手下统率百万之众,与独行中原也没什么两样。如果遇到刺客突然伏击,他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依我看来,孙伯符必将死于无名小卒之手。”果然过了没多久,孙策在打猎时飞马甩掉了亲兵护卫,孤身遇上之前所杀的吴郡太守许贡的三位门客,面颊中箭伤重而亡。郭嘉在此事中的表现不像是一位谋士,倒像是一位妖异的算命先生。
孙权十八岁便继承父兄基业,“年少万兜鍪”,成为保有江东的一方诸侯;二十六岁时力排投降派的众议,在赤壁大破刚刚拿下荆州气势冲天的曹军。五年后元气恢复的曹操又率四十万大军南下,孙权以七万精兵在濡须口抗击一个多月,曹丞相在两军阵前看见孙权麾下的将士严明整肃,不禁脱口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曹操与孙坚、刘表是同一代人,刘表的儿子刘琮望风归降自己,而孙权却成为自己无法战胜的劲敌,两相对比之下那是判若云泥。
其实曹操这句话有点谦虚,因为他自己的儿子们也很强悍:曹丕和孙权一样是开国皇帝;曹植才高八斗,是后世文人如谢灵运、李白的偶像,这哥俩继承了父亲的文字天赋,“三曹”成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另外一个儿子曹冲则有奥数天赋,会用巧妙的方法称大象。
虽然孙权的功业事实上比起几乎算白手起家的曹操、刘备来说都要稍微逊色一些,但稼轩用“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来衬托他的高大形象,无疑是在给同样“坐断东南”的宋宁宗树立榜样。孙权最进取的业绩,就是收拾了三国第一名将武圣关羽。关二爷当时刚刚以三分之一个荆州的实力,把曹姓第一名将曹仁打得缩在樊城龟不出头,水淹七军活捉了来救樊城的曹魏外姓“五子良将”之首于禁,斩杀西凉猛将庞德,史书形容“威震华夏”,逼得曹操打算从许昌迁都“以避其锐”,正立于人生的巅峰。孙权攻杀关羽,就是为了抢下荆州那块兵家必争之地,他作为割据政权的首脑,尚且一心进取扩大版图;我大宋作为中华正朔,难道好意思就这么偏安江南不图恢复?陛下您与历史人物自比一下,觉得是像年少英雄的孙权呢,还是像庸庸懦懦的刘琮呢?这些话没有明说也不能明说,但通过作者对孙权的推崇就能读出如上的潜台词,这正是诗歌的艺术性所在。
第三十四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