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遗憾

千古遗憾
淳熙二年,跻身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群星榜的范成大以敷文阁待制出任四川制置使,举荐陆游为参议。两人虽然论官职是上下级关系,但年龄相若,文才相当,政见相近,很快通过诗酒唱和成为莫逆之交。范成大见陆游对苏轼的诗歌很有研究,慨然建议:“足下当写一本东坡诗注,解明其意,以留给后来之人。”陆游摇头:“非不为也,是不能也。”过了几天,范成大忍不住又提此事,陆游便举了几个例子来解释原因。比如苏轼的《董卓》诗曰:
公业平时劝用儒,诸公何事起相图?
只言天下无健者,岂信车中有布乎!
东汉末年大臣郑泰,字公业,在董卓专权时常劝其任用那些对国家有忠义之心的儒士,结果这帮儒士一天到晚总图谋着干掉董卓这个专横残暴的权臣。董卓想废汉少帝时,袁绍反对:“汉家天下四百多年,恩泽深厚,兆民感戴已久。如今皇帝虽然年幼,世人也没听说他有什么大的缺点。明公想废嫡立庶,只怕大众不会赞同您的意见。”董卓大怒:“竖子!天下事岂不取决于我?今天我想做这件事,谁敢不从?你以为俺董卓的刀不锋利吗!”袁绍昂首道:“天下健者,岂唯董公?”这是三国历史上最令人热血沸腾的豪言壮语之一。袁绍随即手握佩刀,横揖而出,星夜奔回老家冀州起兵反董去了。后来王允用貂蝉美人计引诱吕布反水,在董卓完全没有想到的时候将他杀于车下。“岂信车中有布乎”的明面意思当然是指吕布背叛董卓,同时更是暗指当时朝中宰相曾布(曾巩之弟、新党领袖之一)的人品不值得称道。陆游说此例“指当时用事者,则犹近而易见”,注解起来没有什么困难,但另外一个例子则不然。
苏轼的好友兼姻亲黄寔(读音同“实”),字师是,乃是新党领袖章惇的外甥。皇帝想提拔他到中枢重用,同为新党的曾布却暗中阻挠。黄寔被派为两浙提点刑狱之职时,东坡作《送黄师是赴两浙宪》,内有一联“白首沉下吏,绿衣有公言”,后句颇为难解。原来苏轼的侍妾王朝云曾叹惜黄师是年纪一大把了还仕途不顺,朝廷升迁不公。侍妾常穿绿衣,地位不高,按理不应议论黄寔,但“有公言”表示朝云是为黄寔抱不平,也有调侃之意。
如果不得自于与东坡熟识的故老相传,是很难知道作者本意的。陆游认为,除非对于东坡的诗作都能够了解到这个程度,为之作注才能没有遗憾。范成大听了,也只能叹惜一声:“若必要如此,那确实是太难了!”此事就此搁置。如今“陆游不注东坡诗”则成为了千古遗憾。人有时候对自己要求太高,也不是什么好事。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