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羽衣右丞辨曲
醉打金枝的驸马郭暧与妻子升平公主和好以后,官运亨通,经常在家里大宴宾客。郭家有个婢女名叫镜儿,容貌美丽,还弹得一手好筝,宾客中“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端对她很是倾慕,不住地暗送秋波。镜儿姑娘对风流儒雅的李端也颇有好感,还以眉目传情。升平公主瞧在眼里,便对李端说:“看来先生很喜欢镜儿。这样吧,若先生能以‘弹筝’为题,即席赋诗一首,使得在座客人们开心,我就把镜儿送给您。”李端闻言大喜,当即站起身来,手握酒杯吟道: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这首《听筝》将“曲有误,周郎顾”的典故用得生动含情,满座宾客齐声喝彩。升平公主大喜,当即将镜儿送与李端,还把宴席上的金银器皿一股脑儿打包做了陪嫁,既展现了自己有钱就是任性,又成就了一段佳话,还消除了潜在的情敌,绝对是一石三鸟。李端这首抱得美人归的诗也入选了《唐诗三百首》。
很多人对周瑜的印象都是风流倜傥的儒将,可惜气量稍小,这是受到了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毒害。正史中的周瑜“性度恢廓”、待人友善,只有老将程普仗着自己在孙坚时代就参加了革命,倚老卖老,不服气周瑜后来居上的统帅地位,一直与其不睦,甚至多次欺凌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和程普分任吴军左右都督,但大局的谋划和战争的首功肯定都应归于周瑜,事后程普却逢人便夸耀自己、贬低周瑜。周瑜不仅不与程普争功,反而谦逊地说自己年轻不够沉稳,如果没有老将程公的“扶上马送一程”,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他多次主动上门拜访程普以表达自己的尊重,终于令程普从感动到敬重,最后叹服地对别人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意即和周瑜交往就像喝好酒一样,不知不觉之间就被他的风度所陶醉。周瑜就是这样一位在举贤荐能上不输于鲍叔牙,在折节为国上不输于蔺相如的谦谦君子。
但后世开始了“三国之中到底哪家才算正统”的意识形态之争,东吴政权一直都是打酱油的,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朱熹尊蜀汉为正统的观念取得了统治地位以后,刘备诸葛亮集团就成了唯一的正面角色,与之作对的曹操司马懿集团自然被丑化不说,连友军孙权周瑜也被贬低以陪衬主角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种情况在宋朝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证据就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明显是说“周郎赤壁”而不是“孔明赤壁”。娶了国色天香的小乔,雄姿英发,谈笑间就让敌人樯橹灰飞烟灭的是公瑾不是孔明。罗贯中不能把周瑜的老婆小乔转给诸葛亮,只好把周瑜的穿戴“羽扇纶巾”转给诸葛亮了。
七步成诗
《霓裳羽衣曲》是杨贵妃最得意的舞蹈,专门在盛大的节日里领舞表演,众宫女一起随之起舞,飘飘若仙。不过据说有一次贵妃跳得正得意时,被唐玄宗的另一位宠妃梅妃有意无意地踩了一下裙角,当众摔了一跤,引为平生最丢脸之事。梅妃最拿手的则是惊鸿舞,是的,你没看错,就是《甄嬛传》里面孙俪跳的那个。甄嬛在跳惊鸿舞时,安陵容配唱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语出大才子曹植的《洛神赋》。
曹植在与曹丕的世子之争中失败,自然就成了曹丕欲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如果当年称象的曹冲还活着的话,可能魏王之位就没这两位哥哥什么事了。曹丕登上帝位后,有一次揪住曹植的小毛病,打算对他处以极刑来斩草除根,但又不想让天下人认为自己绝情,就出了个题目:“本来你论罪当死,但看在你我一母同胞兄弟情分上,如果你能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来咏颂兄弟之情,而字间又不出现‘兄弟’二字,就饶了你的性命,不然就休怪朕大义灭亲了!”曹植刚迈出第一步,便脱口吟出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和曹植的母亲在殿后见此情景,大哭而出,抱住曹植并指责曹丕,曹丕这才羞惭地放过了亲弟弟。《七步诗》的比兴手法是典型的《诗经》风格,后来成为大家用以劝诫不可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好教材,曹植从此也以才思敏捷而著称于世。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谢灵运称颂曹植道:“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说,全天下人的才气加起来不过和他打个平手,真是拽得不行。不过他承认曹植比他还厉害八倍,成语“才高八斗”即由此而来。所以谢灵运这个人究竟算是谦虚还是骄傲,真的让人很迷惑。
曹植曾经被封为陈王,李白《将进酒》里那句“陈王昔时宴平乐”,就是说曹植经常喝酒宴乐,自然也经常误事。有一次曹操派他率军出征,这家伙竟然喝醉了不能成行,要是碰上春秋时严于军纪的田穰苴(又称司马田穰苴),只怕后果堪虞。由此可见,曹植的政治能力着实太差,在竞争中输给曹丕并不冤枉。
关于《七步诗》故事的真实性,历史上一直存有争议。曹丕在这个故事里的表演太像一个托儿,而且曹家人并没有那么绝情寡义。《三国演义》把曹操写成个大白脸,但我倾向于占了天下十之七八的曹魏比割据蜀中一隅的刘备更“正统”一些的说法。如果没有曹操,东汉早就灭亡在黄巾军和董卓之乱里了,是他为汉朝又延续了几十年的国祚。而且曹家待汉帝其实不薄,不但曹操自己没当皇帝,而且曹丕篡位后,汉献帝退位、被封为山阳公,一直活到曹操的孙子曹睿当政时才善终。
曹操唯一的瑕疵就是干掉了汉献帝的伏皇后,但前提是伏皇后一家先想干掉他,这几乎可以算是自卫或者报仇,不能算是滥杀。曹操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献帝作为补偿,曹皇后也是重情重义之人,夫妻两人感情稳固。曹丕篡位时,曹皇后痛哭大骂哥哥。汉献帝退位后,夫妻两人在封地一直相濡以沫地生活。比起司马家在曹魏国力鼎盛之时从孤儿寡母手里抢夺江山,曹家人对汉室真算不得卑鄙。
虽然司马氏得国比曹魏还不正,但晋武帝司马炎其实也算是一个厚道人,曹魏末帝曹奂退位后被封为陈留王,居然还被允许使用天子旌旗,在封国可以行魏国正朔,给晋武帝上书可以不称臣,受诏可以不拜,最后得尽天年,其待遇和结局是历代亡国之君中最好的。“乐不思蜀”的刘禅在司马炎手下也是善终。但是自南朝刘宋的开国之君刘裕起,篡位后就把前朝宗室屠戮殆尽开始成为习惯性的手段。这种一代不如一代的现象,中国人称之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曹植和曹丕加上他们老爹曹操,再以倒序排列,就合称为“建安三子”。在电影《赤壁》中,曹操的梦中情人是小乔,这一点导演吴宇森先生也不算完全无中生有,杜牧《赤壁》一诗中的诗句可为其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即周瑜如果不是运气好,在赤壁之战中能借得东风,用火攻大败人数占了绝对优势的曹军,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收藏到他专门为这两位美女修筑的铜雀台上去了。小乔的老公,便是风流倜傥的周郎。
从“霓裳羽衣”到“铜雀春深”,本人联想得一头大汗,终于又成功地绕了一圈回来,真心不容易。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相关诗词
-
离骚(高中课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屈原列传(高中课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
-
过秦论(高中课文)
...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
-
中庸(高中课文)
...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
苏武传(高中课文)
...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
-
论语十二章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劝学·高中课文
...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
论古十二首
南渡衰微气数过,中原摇撼震干戈。勤王有志谁如此,存祀无功可奈何。燕市魂飞光日月,金陵目断哭山河。丹心汗照留青史,沉痛当年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