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承忠恕

子承忠恕
范仲淹不但自己品格高尚,而且在家教上很成功,尤其是他的次子范纯仁将父亲的忠恕之道发扬光大。有一次范仲淹让范纯仁到苏州去运一船麦子回睢阳,范纯仁返回时在丹阳巧遇正在港口望着长江水发呆的石延年,便问道:“曼卿(石延年的字)为何停留在此呢?”原来石延年的亲人过世,他无钱运灵柩回家乡安葬。此时还很年轻的范纯仁便自作主张,将一船麦子全部送给了石延年,让他变卖后作为扶柩回乡的费用。范纯仁两手空空地回到家中,在父亲身旁站了半天,也不敢提起此事。范仲淹问他:“你这次到苏州,有没有遇到什么朋友啊?”范纯仁答道:“我回程中遇到石曼卿,他因为亲人逝世没有钱运灵柩回乡,到处求告无门,只能耽搁在丹阳。”范仲淹眉头一皱:“你为什么不将那船麦子送给他救急呢?”范纯仁一听此言,心里担心父亲责怪的大石头顿时放下,立刻回答:“我已经连麦带船都送给他了。”范仲淹朗声大笑,连连夸奖儿子做得好。
石延年出名,是因为一副绝对。唐朝李贺最好的一句诗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意思是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假若它和人一样有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文人雅士们常以此为上联,看谁对得出绝妙下联。但无论各人如何殚精竭虑,对出的下联都达不到上联的意境高度,慢慢地,大家就判定它“奇绝无对”。时光荏苒,到了两百年后的宋朝,有一次诗人们聚会欢饮,大家又聊起这个题目,座中石延年开声缓缓对出一句“月如无恨月长圆”。一语既出,众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再也没人继续想别的下联了。善于砸缸又乐于评人的大文学家司马光说:“李长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曼卿对‘月如无恨月长圆’,人以为劲敌。”后来有人更进一步,用李白、李贺、苏轼、石延年的一人一句,拼成了一副对仗工整、意境悠远的绝妙对联:
把酒问青天,天若有情天亦老。
举杯邀明月,月如无恨月长圆。
石延年这么大才的人,自然是很喜欢喝酒的。他在中书省任职,办公地点在皇宫大内,旁边就是大庆殿。盛夏的一天,曼卿喝得酩酊大醉之后,贪凉躺在大庆殿的台阶上,居然呼呼睡着了。正巧宋仁宗的御驾经过,前面开路的卫士打算将这个大胆之徒揪起来。仁宗问道:“那睡觉的是谁?”有认识的小内侍回禀:“是石延年石学士。”仁宗笑道:“让他接着睡吧,咱们绕过去。”堂堂天子在自己家里为了个醉汉带着一群人绕道而行,完全不在乎皇帝的威严,这件事情让我们看到“仁宗”的庙号可不是浪得虚名。怪不得当时的人评论说,仁宗百事不会,就是会当皇帝,这一点和后来的宋徽宗正好相反。好的领导不一定要自己很有本事,但一定要有容得下人的胸怀。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读书人在宋朝所受尊重的程度。蒙古人灭宋之后,再到明、清,包括读书人在内的所有人都越来越成为皇权的奴才,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任何人的人格尊严都是无需存在的事物了。
范纯仁二十二岁就中了进士,但他看父亲年老多病,就待在家里尽孝,这是《论语》里说的“父母在,不远游”。等到范仲淹去世后,范纯仁才出来做官。他在甘肃做知州时遭遇饥荒,一边上奏朝廷请求打开应急的常平仓赈济灾民,一边自行决定提前开仓放粮。下属官员劝他先等到朝廷的批复再说,范纯仁回答:“到京师路程遥远,若等到批复回来再开仓,灾民们都已经饿死了。先行开仓的责任,我会独自承担。”有人诽谤他上报的放粮后救活灾民的数字与实际不符,宋神宗派钦差大臣来调查。费力做事情的人总是遭嫉妒,这是人类的悠久传统之一。正好遇上秋季大丰收,百姓们高兴地说:“这次确实是大人救活了我们,我们怎么忍心连累大人呢?”于是大家昼夜不停地争着送粮归还到常平仓。等使者到来核查时,常平仓的粮食已经全部还上了,范纯仁安然过关。
后来范纯仁升任宰相,凡举荐人才一定是因为天下公众的好评,而不是因为私人关系,连这些人自己都不知道是被范纯仁所举荐的。有人对他说:“您担任宰相的要职,怎么能不网罗天下的人才,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出于您的门下,好对您感激在心?”范纯仁回答:“只要朝廷没有遗漏正直的人才,何必一定要让他知道是我所推荐的呢?”有其父必有其子,父子俩的高风亮节,古今少有。可见范仲淹不但言传,更重于身教。
第六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