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值一死

也值一死
苏轼在金陵收获了与王安石的友谊,另一方面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期望着“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的幼子苏遁中暑不治,夭亡在母亲王朝云的怀中。遭此沉痛打击的苏轼更加无心北上汝州,上书朝廷说自己生活条件窘迫,想到常州居住,因为在那里有点田产,可以自给自足。奏书早上到了宋神宗手中,当天傍晚即被批准。就在苏轼收到批复,打点行装准备从金陵出发去常州时,远在京城的皇帝驾崩了。
常州一带是江南鱼米之乡,不但物产丰富,而且风景优美。苏轼来到此地后,既无饥寒之忧,又远离了政治纷争,大概是一生中最为优游的一段岁月。他在这里写下的著名篇章,是为惠崇和尚《春江晚景图》的题画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的这幅画作已经失传,但从此诗生动的描写中,我们似乎能想象其画面的春意盎然。“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传神入妙,也富有哲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东坡对肥美河豚(学名为河鲀)即将上市的垂涎欲滴。河豚之鲜甲于天下,所以民间一直有“拼死吃河豚”的比喻,连普通的猪肉都能吃出花的美食家苏轼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极致美味。
常州有个人特别善于烹调河豚,特意邀请苏轼来品尝自己的手艺,全家妇孺都躲在屏风后窥探,期待“舌尖上的大宋”节目金牌主持人苏东坡先生能品题一句,借此得以身价大增。东坡闷头大嚼,却像哑巴一样一言不发,一直在屏风后探头探脑的人们十分失望。整顿饭吃完,东坡把筷子一放,油嘴一抹,点头说了四个字:“也值一死!”全家人轰然大乐。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