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圣之师

三圣之师
年轻时的李白确实喜欢挑衅斗殴打群架,但随着年纪渐长,总归慢慢懂些事理了,能够写出《战城南》这样悲悯的诗歌: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惟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可见这个时候的李白,已经不再那么喜欢砍人了,而是明白了即使武功再强,杀人也是不对的。公孙大娘是当时公认的武林一流高手,和李白有没有交集也不清楚。但有一位伟大诗人为她留下了一首诗歌《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
这位伟大诗人就是李白当年的小朋友,接下来要出场的主角,后来成为与诗仙李白双峰并峙的诗圣杜甫。杜甫在年少时曾经有幸目睹过公孙大娘舞剑,五十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又观看了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舞剑,幼年那些印象深刻的记忆片段不禁浮现在脑海之中,便写下了这首名作。
如果你以为公孙大娘是李白和杜甫时代的第一剑术高手的话,那就错了。当时的第一高手并不是她,而是有“剑圣”之盛名的将军裴旻。李白号称曾向裴旻学过剑术,公孙大娘据说也得到过裴旻的指点,这样看来,李白和公孙大娘有可能是同门师兄妹。公孙大娘在剑术上虽然没能排名第一,在教学生出成绩这一点上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古龙先生说她的徒孙公孙兰打得陆小凤一身冷汗,可惜最后却死在叶孤城手下,这个当然是小说的虚构。但公孙大娘真实地造就了至少三位圣人——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草圣张旭。
通过杜甫诗中的描写可以想象,公孙大娘激昂酣畅的舞姿对诗圣的作品风格起到了巨大的启发作用;吴道子曾观赏公孙大娘舞剑,由此体会到用笔之道,画中人物的衣袖、飘带都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成语“吴带当风”就是形容他画技的神妙境界;张旭谈到自己写草书的经验时说:“始吾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大娘练剑演武而得其神。”从此茅塞顿开,笔走龙蛇。本人不知历史上另外还有谁能不发一言就成为这么多牛人的老师,还是跨界的。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