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重要诗人年表
卢照邻(636-680),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初唐四杰”之一。
骆宾王(638-684),字观光,“初唐四杰”之一。
王勃(650-676),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
杨炯(650-693),“初唐四杰”之一。
宋之问(656-712),字延清,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并称为“仙宗十友”。
陈子昂(667-702),字伯玉,世称“诗骨”。因曾任右拾遗,亦称“陈拾遗”。
张说(667-730),字道济。封燕国公,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谥文献。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盛唐边塞诗人,常与高适、王昌龄相唱和。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与李白交好。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与李白、王维、王之涣、高适、岑参等人交往深厚。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有“诗佛”之称。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山水田园派诗人,同时精于音乐与绘画。与李白同岁,而无交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尊为“诗仙”“谪仙人”,与杜甫并称“(大)李杜”。
高适(704-765),字达夫。曾任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世称杜工部、杜拾遗、杜少陵、杜草堂等。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李季兰(713-784),名李冶,字季兰。美艳多才的道姑,与薛涛、刘采春、鱼玄机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常与刘长卿、皎然和尚等才子名流唱酬。
皎然(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谢灵运十世孙。著名诗僧、佛门茶事集大成者、茶文学开创者。与茶圣陆羽、书法家颜真卿、诗人韦应物等名士交好。
岑参(715-770),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世称“岑嘉州”。与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并称“边塞四诗人”。
钱起(722-780),字仲。曾任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
刘长卿(726-786),字文房,自称“五言长城”。曾任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顾况(727-820),字逋翁,号“华阳真逸”,晚年自号“悲翁”。曾对白居易戏言“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张志和(732-774),字子同,号“玄真子”。他的《渔父词》与张继的《枫桥夜泊》同列入日本的教科书。
韦应物(737-792),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淡泊清新,以善于描写景物及隐逸生活著称。
卢纶(739-799),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
戎昱(744-800),杜甫的忘年交,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
孟郊(751-814),字东野。有“诗囚”之称,与贾岛齐名“郊寒岛瘦”。与韩愈相善。
张籍(766-830),字文昌。曾任水部员外郎,世称“张水部”。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韩愈对其来说亦师亦友。
韩愈(768-824),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后人尊其为“百代文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曾提携孟郊、张籍、贾岛等人。
薛涛(768-832),字洪度。唐朝四大女诗人之一,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曾与元稹相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有“诗魔”“诗王”之称。前半生与元稹知交,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并称“元白”。后半生与刘禹锡知交,并称“刘白”。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李绅(772-846),字公垂。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贾岛(779-843),字阆仙。有“诗奴”之称,与孟郊齐名“郊寒岛瘦”。受韩愈提携。
元稹(779-831),字微之。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终生好友,世称“元白”。
刘采春(生卒年不详),唐朝四大女诗人之一。极具影响力的伶人,深受元稹的赏识。
张祜(785-849),字承吉。杜牧的好友。
李贺(791-817),字长吉。家居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世称“李昌谷”。有“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合称为“唐代三李”。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世称“杜樊川”。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温庭筠(812-866),字飞卿。文思敏捷,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作诗与李商隐齐名“温李”,作词与韦庄齐名“温韦”。被尊为“花间派”鼻祖。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黄巢(820-884),唐末农民暴动领袖。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诗僧,在中国绘画史上亦有很高声誉。
罗隐(833-909),字昭谏。史载他“十上不第”,晚年归依吴越王钱镠。
韦庄(836-910),字端己,韦应物四世孙。“花间派”代表,与温庭筠并称“温韦”。
皮日休(838-883),字袭美,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与陆龟蒙齐名“皮陆”。
鱼玄机(844-871),本名鱼幼薇,字蕙兰,道号玄机。唐朝四大女诗人之一,是温庭筠的学生和忘年交。
韩偓(842-923),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李商隐是其姨夫。
郑谷(851-910),字守愚。曾任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以《鹧鸪诗》声名鹊起,人称“郑鹧鸪”。是侍僧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863-937),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诗僧。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相关诗词
-
离骚(高中课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屈原列传(高中课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
-
过秦论(高中课文)
...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
-
中庸(高中课文)
...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
苏武传(高中课文)
...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
-
论语十二章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劝学·高中课文
...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
论古十二首
南渡衰微气数过,中原摇撼震干戈。勤王有志谁如此,存祀无功可奈何。燕市魂飞光日月,金陵目断哭山河。丹心汗照留青史,沉痛当年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