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安之警

幼安之警
战火余生后的滁州十分凋敝,“时滁人方苦于饥,商旅不行,市物翔贵,民之居茅竹相比,每大风作,惴惴然不自安”。幼安免去了民间欠官府的债五百八十多万钱,把来往行商的税负减去十分之七,借钱给百姓让他们将茅草房屋改造为陶瓦的以避免火灾,招募流散人员回来定居以增加劳动力,训练民兵顺便开垦荒地。自助者天助之,这一年风调雨顺喜获大丰收,商旅云集使得财税收入倍增。辛弃疾再用官府余钱提供建筑就业机会,修了奠枕楼供百姓登临休息。在其治下,滁州人民安居乐业,市面欣欣向荣,幼安的施政才干一展无余。
辛弃疾一边治理好手上这一亩三分地,同时不忘放眼观察国际形势。这一年他根据自己的分析,上书朝廷发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预言:“仇虏(金国)六十年必亡,虏亡而中国之忧方大。”六十二年后的宋理宗绍定七年,蒙宋联军攻破蔡州,金哀宗完颜守绪自缢身死,金国灭亡。但也就从此刻开始,南宋开始直面强大的怪兽蒙古,连一点喘息时间都没有,双方当年就撕破盟约开战。
面对蒙古的巨大压力,宋末名臣谢枋得在景定年间担任江东转运司贡举考试官时所拟策问试题为:“犹记乾道壬辰,辛幼安告君相:‘仇虏六十年必亡,虏亡而中国之忧方大。’绍定验矣,惜乎斯人之不用于乱世也!诸君亦有义气如幼安者,百尺楼上,岂可不分半席乎?”这里的百尺楼上分半席,正是从“求田问舍”典故中进一步化来,意即考生中若有人如辛弃疾般的志气,刘备高卧的百尺楼上也能分到半席之地。辛弃疾这个神一般的预言当年无人理会,到了国家将亡之前方才重见天日。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