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

相濡以沫
宋朝时岭南路途遥远、疾疫横行,是号为“人间地狱”的不毛之地,再加上贬官到那里的人往往心情抑郁,病死率极高,蔡确就是例子。章惇专门把苏轼送去那里,可能是想为战友复仇。这一年苏轼已年近花甲,眼看情势难得再有起复之望,平时跟随身边的几个侍妾都纷纷散去,只剩下王朝云始终如一,不畏艰难地伴随他跋山涉水到了惠州。东坡深有感触,作了一首《朝云诗》: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元。
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
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板旧姻缘。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山云雨仙。
白居易的歌姬樊素,以“樱桃樊素口”闻名,擅唱《杨柳枝》词,深受宠爱。乐天六十多岁时得了风疾,就卖掉爱马“骆骆”,遣走樊素去嫁人。马不能言,长嘶返顾,樊素再拜流泪道:“主君乘此马五年,不惊不逸。樊素事主十年,无违无失。如今我虽年长,容貌未至衰残。骆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樊素之歌,亦可以送主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如果樊素再等十多年到白居易逝世,色衰艺退,就不容易找到好人家。所以白居易虽然舍不得,最终还是让她离开了,但心中难以忘怀,在诗中写道“病共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晋朝刘伶元在年老时娶了小妾名叫樊通德,二人情义深厚,常在一起谈诗论赋,时人称为“刘樊双修”。
东坡感激朝云,因为她不像樊素最终离开了白乐天,而是像樊通德陪伴刘伶元终老。樊素对白居易不为无情,但同为歌姬出身的朝云对苏轼则更加忠诚,两人生死相随、心意相通,实有患难夫妻的情义。可惜朝云的孩子夭折,没有李络秀(西晋安东将军周浚之妾,生周顗、周嵩、周谟,三子后来皆显贵)那么好的福气,有儿子阿奴(周谟的小名,三子中唯一得善终者)一直陪在身边。她每天要么像天女维摩一样念经参禅,要么在煎药炼丹准备修仙。咱们中国人在宗教信仰上的特点就是功利现实,很多古人都在佛道双修,随便哪条路成功了都行。
有一年秋天,东坡在院中闲坐,眼看着落木萧萧颇为悲凉,想转换一下心情,便对朝云说:“你把我那首‘花褪残红’唱来听听吧。”朝云知道苏轼说的是《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朝云打起节拍,曼声唱了一句便哽咽起来,泪水簌簌而落。苏轼大惊,问她是何原因,朝云答道:“我唱不下去的,是这句‘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意即如果有一天我先你而去,也许你又会寻觅天涯芳草了吧。东坡见朝云如此感伤,忙笑着宽慰道:“你看,我正在悲秋,你又来伤春啦。”朝云的丹药当然没有炼成,可能反过来被重金属影响了健康,到惠州两年后就去世了,苏轼自此终生不再听这首《蝶恋花》。东坡按照朝云的遗愿,将她葬于惠州西湖畔,在墓上筑六如亭,并亲手写下楹联: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