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重要词人年表
冯延巳(903-960),字正中,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词人,仕于烈祖、中主二朝。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较大影响。
李璟(916-961),字伯玉,南唐中主。词风清新,“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
李煜(937-978),字重光,中主李璟第六子。南唐后主,世称“李后主”,是光耀千古的君主词人。降宋后最终被宋太宗所毒杀。
寇准(961-1023),字平仲。封莱国公,谥号“忠愍”,后世称“寇莱公”“寇忠愍”。
林逋(967-1028),字君复,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典故“梅妻鹤子”出自于他。
柳永(984-1053),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婉约派代表人物。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其作《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
张先(990-1078),字子野。曾任安陆县知县,人称“张安陆”,自称“张三影”。苏轼的忘年交。
晏殊(991-1055),字同叔,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小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曾提携范仲淹、欧阳修、富弼、韩琦等。
石延年(994-1041),字曼卿。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欧阳修的好友。
宋祁(998-1061),字子京。有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世称“红杏尚书”。与欧阳修等人合修《新唐书》。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新唐书》的主编之一,并独立完成《新五代史》。“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谥“文正”。因卒赠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作为旧党领袖,是王安石的政敌。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作为主张变法的新党领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观(1035-1100),字通叟。王安石的门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与其弟子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也工于书法,为“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一。
晏几道(1038-1110),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颍滨遗老”。与其兄苏轼并称“大苏”“小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李之仪(1048-1117),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早年师从范仲淹之子范纯仁,后师从苏轼。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世称“淮海居士”。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
米芾(1051-1107),字元章。书法“宋四家”之一。苏轼的好友。
贺铸(1052-1125),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贺知章的后裔)。因其貌丑,人称“贺鬼头”。有名句“梅子黄时雨”,人称“贺梅子”。李之仪的好友。
陈师道(1053-1102),字无己。“苏门六君子”之一。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词中老杜”。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有“词俊”之名。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父李格非,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岳飞(1103-1142),字鹏举,追谥“武穆”。抗金英雄。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作为史学家,著有《南唐书》。与范成大、杨万里交好。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石湖居士”。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与虞允文、范成大、张孝祥同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谥号“文”,世称“朱文公”。是程颢、程颐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者,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绍兴二十四年状元。
朱淑真(1135-1180),号“幽栖居士”。现有《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被称为“词中之龙”。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世称“龙川先生”。辛弃疾的好友。
姜夔(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朱熹、辛弃疾的好友。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抗元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
蒋捷(1245-1305),字胜欲,号“竹山”。有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人称为“樱桃进士”。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相关诗词
-
离骚(高中课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屈原列传(高中课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
-
过秦论(高中课文)
...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
-
中庸(高中课文)
...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
苏武传(高中课文)
...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
-
论语十二章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劝学·高中课文
...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
论古十二首
南渡衰微气数过,中原摇撼震干戈。勤王有志谁如此,存祀无功可奈何。燕市魂飞光日月,金陵目断哭山河。丹心汗照留青史,沉痛当年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