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更位

走马更位
淳熙三年,辛弃疾巡查辖下区域途经万安县造口时,想起高宗建炎三年隆祐太后一行被金兵追杀至此处,幸得当地民兵协助官军力阻敌人,太后坐在农夫们的肩舆(类似四川“滑竿”)上一路飞奔才侥幸逃出生天。隆祐太后是宋哲宗孟皇后,曾经两度被废、两度复位、两度在国事危急时垂帘听政,经历跌宕传奇,深受高宗感戴,在民众中也声望极高。她以堂堂太后之尊而遭此窘迫困厄,怎不令人扼腕?幼安即以此事起兴,留下一首《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从上游百里之外郁孤台下一直流到造口的江水,其中有当年隆祐太后逃难之际的惊惶泪水,有南渡军民回眺故国时的留恋泪水,也有辛弃疾自己壮志难伸的悲愤泪水,总之是流不尽的伤心泪。西北遥望不见长安,可恨重重青山阻隔,这明显是用高山指代敌人。第三句的含义有点费解,我猜大概是青山遮得住长安,却隔不断流水东去;敌人占得了领土,却斩不断人心归宋。江边夜色初上,一怀愁绪的幼安又听见了深山中的鹧鸪声声。鹧鸪在诗歌中就是令人想家的代表,比如郑谷的“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而且它是南方特有的鸟类,辛弃疾一听此声更被提醒了自己乃是北方游子,不知何时才能回到光复的家乡,愁怀无人能解。全词句句都在写景,句句又在通过比兴而抒情。陈廷焯评论道:“血泪淋漓,古今让其独步。”
到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辛弃疾做事雷厉风行,只在乎达成目标,不在乎手段,也不在乎得罪人。在一个庞大的官僚组织结构中,尤其是在外部暂时和平不急着用人的环境下,幼安这种风格必不招人喜欢。所以随后几年他从江西提点刑狱迁为湖北安抚使,转江西安抚使,召进京担任大理少卿,再出任湖北转运副使,岗位变换之快让人目不暇接,几乎每个位置都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被支走。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