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 盟誓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第五 盟誓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
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
借着火光,大侠清楚地看到河对岸有好几个士兵围坐在一起,篝火的火光映出了他们的装束——正是他所熟悉的稻国士兵的样子。追兵竟然追到了这里!
大侠怒从心头起,“噌”地站起身来,拔剑就要渡过河去与追兵拼杀一番,好在被未央一把拉住。
“不行,不能逞匹夫之勇。他们人多,咱们要么溜走,要么智取。”稻公子说。

大侠明白此刻不能逞强,于是强压住心头的怒火。
三个人在芦苇丛的掩护下,沿河岸悄悄靠近对面的篝火宿营地——虽然隔着一条河,但能听见人声嘈杂。那熟悉的方言,使稻公子和大侠确信这些士兵确为稻国追兵。
大家分头潜水靠近,发现追兵由一个伍长统领,一共十四五个人。三个少年明白,此刻若跑,很可能被追上并一网打尽,倒不如智取——“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智取的方略定下了,可究竟该怎么智取呢?三个少年在河边围坐在一起,陷入了沉思。
“我有一计”,稻公子低声说,“大家知道当年高皇帝手下号称‘战必胜,攻必取’的人是谁吗?”
“韩信。”大侠和未央异口同声地回答。

龙且(jū)。

“对,当年在齐地,韩信和项羽的大将龙且 对战,面对敌众我寡的不利形势,韩信在潍水上游堵住河道,在龙且渡河到一半的时候放水,结果大获全胜。”稻公子接着说,“咱们这里正好有一条河,并且河道很窄……”
大侠和未央相互看了看,使劲点了点头。
稻公子又说:“韩信常常使用计策以少胜多,咱们可以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三个少年悄悄商量好了计策。
后半夜,起风了。风吹动了云,云遮住了月。
在河的中游,追兵们熄灭了篝火,逐渐进入了梦乡。
突然,从河的上游,传来一阵低沉的隆隆的声音,像春水化开的冰裂声,又像夏天大雨将至时的隐隐雷声。过了一会儿,一股大水从上游奔流而下,白花花的浪头牵引着水流,水势越来越大。到中游,河道突然变窄,大水迅速漫过河岸,冲向还在酣睡的追兵。
“不好,发大水了!”
“哪里来的大水?”
“啊!救命……”
寂静的夜空中,传来了士兵们的呼喊声。
三个少年在上游用石头和泥巴蓄了整整半夜的水,水量虽然不够大,但在河道变窄处激起了足够大的浪——在河道最窄处,一个浪头可以冲走许多追兵。
果然,等伍长挣扎着从泥泞中爬起来,清点人数时,发现只剩下六个兵了,并且衣服全湿、武器全无,马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其余的人,或被大水冲走,或已趁乱逃走。
“肯定是那几个小兔崽子在上游蓄了水!”伍长大声喊,“快,去上游看看!”
六个士兵踩着泥巴,艰难地朝上游走了几十步。他们突然听到下游不远处,一个女孩在唱歌,声音清脆:
陇头流水,流离四下。
念我行役,飘然旷野。

《陇头歌》,作者佚名。

登高望远,涕零双堕!
“陇头流水,流离四下”,似乎在嘲笑士兵们被水淹没的窘态;“念我行役,飘然旷野”,仿佛在感叹士兵们在旷野行军服役,命运何其悲惨。果然,在听到“涕零双堕”的时候,两个士兵开始想家,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不许哭!去下游看看!”伍长吼道。
六个人又急急忙忙踏着泥泞往下游赶,走出去没多远,忽然听到上游传来一个男孩子的歌声,并且这歌是用稻国方言唱的: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

《古歌》,汉代古诗,作者佚名。

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听到这首《古歌》,一个士兵悄悄对另一个士兵说:“小麦都是种在平地上,倘若种在高处,会因为缺水而结不了穗子。”另一个士兵也感慨地说:“对啊,这正像我们这些身在异乡的男人,离家太远,怎么能不憔悴呢?”
伍长听到两个人嘀嘀咕咕,大怒:“闭嘴!他们不是一个人,在上游也有!快,兵分两路,每路三人,分头去上下游抓人。”
于是,六个士兵分成了两路,一路继续往下游走,另一路掉头往上游走。走了没多久,从河对岸又传来一个浑厚的男声,正用稻国方言唱道: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

出自汉代贾谊《鸟赋》。

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伍长,这声音是从河对岸传来的!”士兵报告说。
伍长已经来来回回走了很多路,筋疲力尽,听到河对岸还有声音,气不打一处来,叫嚣:“气死我了。我们过河!过河!”
“不行啊,伍长,”一个士兵小心翼翼地说,“你听他歌里的意思,以天地为炉,阴阳为炭,这是要烧了咱们啊,怪吓人的,咱们可不能过河啊。”
伍长气得揪住他的耳朵说:“这只是贾谊写的《鸟赋》里的句子而已,你怕什么?”
伍长马上下令,兵分三路,每路两人,分别去上游、下游和河对岸抓人。士兵们本来就疲惫不堪、毫无斗志,这下力量被彻底分散了。
被派去上游的两个兵和被派去下游的两个兵,干脆当了逃兵,偷偷溜走了。只有伍长带着两个兵蹚水渡河,结果脚被水草缠住,一时半刻动弹不得。
三个少年趁机在下游胜利会师。原来,稻公子先用了韩信的“水淹龙且”之计——在上游蓄水,趁敌人熟睡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对剩下的追兵,又用了韩信的“四面楚歌”之计——未央在下游,稻公子在上游,大侠在河对岸,先后唱起表达思乡之情的民歌,触发追兵的乡愁,瓦解追兵的斗志……最后三个少年顺利逃脱,连衣服都没弄湿。
天亮了,三个少年欢快地走在大路上,虽然一宿没睡,但一点也不觉得困倦。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说着前一天晚上发生的“战事”,聊着三个人默契的配合,友谊日渐加深。
未央高兴极了,她提议道:“咱们三个人盟誓吧!”
“盟誓?你是说结义吗?”大侠问。
“不,那是江湖上的做法。我们是为了纯洁的友谊盟誓!”未央回答。
大家都说好。只听未央大声唱: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大侠接着唱: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稻公子最后放歌: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汉代乐府民歌,作者佚名。

青天下,三张稚气未脱但已渐有沧桑之色的面孔,眉目格外清扬。他们反复歌唱着《上邪》 ,为纯洁的友谊而盟誓:三个人要永远相知,除非山陵夷为平地,江水枯竭;除非冬天响起雷声,夏天下雪;除非天崩地裂,天地合一,否则友谊永不终结……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