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解愁思少年感诗书-逞才气银号对对联

第十二回解愁思少年感诗书:逞才气银号对对联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明代高启《梅花九首(其一)》

明朝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明初甚至规定商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中后期这些禁锢虽然被逐渐打破,但社会上对商人的歧视依然存在。

夏籥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请求杜老爷向宁波府的知府禀报借款一事,不料杜老爷脸色骤变,冷冰冰抛下了一句话:“大胆!两位小相公是商贾子弟,岂有资格议论本府的知府老爷?今天敝衔能见两位,已经是破例了!还望两位回去后,一心以功名为念,考上秀才 ,当个真正的相公,光宗耀祖,才是正经事。在我大明,唯有科举才是正途!”
夏籥和星郎闻听此言感到非常屈辱,又不能发作,只得忍气吞声,行礼退下。
一路上,两个人在轿子里都没有说话。
夏籥身负家业重任,一直忙于生计,暂时顾不上读书科考。他忽然想到了诗人高启《梅花九首》中的一首: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在夏籥心中,考科举博功名本是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之举,但在杜老爷这样的人眼里,却只是光耀门楣的途径。做生意的人,如果品格能像这首诗里所写的梅花一般,与高洁的竹子相伴,散发淡淡香气,如山中冰清的隐士,似月下玉洁的美人,人生不也很有意义吗?
比起夏籥高洁的志向,星郎则有些“金刚怒目”的志气。一路上,他想的不是诗也不是曲,而是终于真正领悟到孙悟空为什么要当齐天大圣,为什么要大闹天宫。这不仅仅是因为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更因为《西游记》里的天官虽然贵为天神,却常常做出些颠倒黑白、糊里糊涂的事情!星郎默默地想:孙悟空本领这么大,却只能去当弼马温,这不是浪费人才吗?还有,太上老君貌似忠厚,可他的两个童子下界变身为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做了许多坏事;弥勒佛天天笑眯眯的,可他的童子下界虚设小雷音寺,当了黄眉大王;观音菩萨的坐骑金毛犼、嫦娥的宠物玉兔、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普贤菩萨的坐骑六牙白象等,也都下界当妖作乱……这才是孙悟空举起金箍棒,澄清宇宙的原因。如若天地间真的有齐天大圣孙悟空,该多好!
两人这般想着,已经回到了“花果山”。上官先生一见他们俩垂头丧气、愤愤不平的样子,心里就明白了八九分。一番安慰之后,上官先生说:“官府不借就罢了。近来,京城、应天府、苏州府这些名邑大都,包括咱们宁波府,出现了一种‘银号’,专门做存钱和放款的生意。你们俩不妨去看看。”
闻听此言,夏籥的眼睛又亮了起来——这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星郎也很高兴。第二天一早,他们俩就按照上官先生的嘱咐带上了“花果山”的账本和几样丝绸,出门去了。

两个少年没去过银号,就叫了一顶轿子,刚坐进去,一个身影就从“花果山”里跟了出来。此人寻常打扮,貌似路人,却紧盯着轿子的去向。
轿夫抬着轿子走过几座桥,穿过几条街,那人就跟过几座桥,绕过几条街,一直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
到了一幢挂着“运昌银号”招旗的两层精致小楼前,轿子终于停了。
夏籥、星郎敲门进去,发现这里与其他商号不同,大堂里没有给顾客展示的样品,角落里没有堆积成山的货物,柜台后却有好多伙计埋头打算盘、记账。
一位穿着漂亮的小伙计热情地迎了上来。一问是来借钱,小伙计邀请他们俩上楼去见掌柜细谈。
到了二楼,小伙计给两个少年引座看茶,之后指了指里面,意思是掌柜在谈事,需要等一会儿,就径自下楼了。两人一落座,就看见一架精美的黑漆贴金屏风立在不远处,将掌柜与他们隔开。此处还有一个商人模样的人在等候。
星郎四下打量了一番,感觉二楼的装潢比一楼更加考究:厅堂里摆设苏作(苏州造)家具,无论书案、琴案还是椅子、柜子,材质均为名贵的紫檀木,造型简约大方,一概没有繁复的雕琢,显示出商铺主人不凡的品位。书案上摆着文房四宝、笔架、水注,墙上挂着一把仿古的铜剑,角落里放着一张木几,上面供着一个名贵的宣德炉和一块精致的太湖石,看上去也价格不菲……星郎吐了吐舌头,坐直了身子。
夏籥没有东张西望,而是盯着二楼的帷帐出了神。那帷帐以“花果山”的丝绸制成,上面绣着的朵朵祥云,是他从《西游记》里的筋斗云得到启发亲手设计的。
过了好一会儿,银号掌柜才和排在他们俩前面的人谈完,亲自出来,恭敬地请他二人过去。转过了屏风,夏籥又一眼看到这位掌柜身上的衣服正是用“一丈青”制成的,不禁松了一口气:既然用我家的丝绸制衣,谈借银子岂不就容易了?
一番行礼、寒暄之后,星郎没有直接说明来意,忍不住先问了掌柜个问题:“怎么不见贵号的货物?”
掌柜笑着说:“做生意都有货物,我们银号当然也有,只不过,银号的货物就是银子。”见夏籥和星郎露出不甚明白的表情,掌柜继续说:“说起来也简单,天下之中,有的人会做生意却但苦于缺少本钱,有的人有钱却不会做生意,若是后面的人把钱借给前面的人做生意,挣了钱大家分,岂不两全其美?但事实上,这两拨人很难有机会相识。银号的生意,就是先从有余钱的人手里把钱借来,承诺到期还本付息;再把钱借给需要用钱的人,比如您二位,约定到期回本收息,当然,借出去的钱的利息要比借来的钱的利息高一点,这中间的差额就是我们银号的进项了。”
“贵店岂不是什么都不用做,就能白赚差价?”星郎心直口快,脱口而出。
“哪有那么容易?”那掌柜摆摆手道,“我们借来的银子到期是一定要归还的,可如果借银子的人经营失败导致破产,我们很可能一分也要不回来。换句话说,银号居间借款、放款,要承担风险,不能随意借钱给人。那么,如何判断生意能不能做?这就需要经验和胆识了。”
夏籥和星郎终于听明白了,就顺势谈了己方的来意。
掌柜仔细看了他们的账本,点了点头,又看了看丝绸的样品,也点了点头。夏籥连忙说:“您这身衣裳,就是用本店的丝绸名品‘一丈青’裁制的。”掌柜听了后,又点了点头。
然而,点了三次头后,掌柜却说:“从账本看,贵店的经营状况还不错;从货物看,贵店的商品一分价钱一分货,也很扎实。按理说,敝号应该借一些银子给你们。不过,有一点我实在放心不下,颇觉犹豫啊。”
“哪一点?您请讲。”
“两位年纪实在太小了,这银子的借入借出可不是小事,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你们借了银子,就得拿货物、房产来抵押,如果到期还不上银子,贵店的丝绸,甚至房子,可就要归我喽。”
夏籥连忙说:“这个道理我们懂!我们可以立字为据,到期一定连本带息如数归还!”见银号的掌柜仍然用狐疑的目光打量夏籥,星郎突然说:“您就直说吧,还需要我们做什么来证明呢?”
掌柜哈哈大笑,说:“爽快!怎样证明?我想想……嗯……我虽是个生意人,不过也喜欢兴趣相投的人。我平时喜欢对对联,不如咱们对上几副?如果你们俩对得上来,倒是可以证明你们才思敏捷,我也更能信任你们的能力。”
“这有何难?请出上联!”夏籥说。
“好!先来个简单的。我这里是二楼,上联是‘登楼望南北’。”
夏籥听了一笑,应声答道:“我们俩今天来得急,路上一边走一边吃早点,所以下联是‘坐轿吃东西’。”
掌柜微微一笑,说:“还算敏捷。听好,我这里有一联,‘画上荷花和尚画’。”
夏籥一听,明白这是句“回文联”——正着念、倒着念是一样的,略微沉思,说:“书临汉帖翰林书”。也是回文联。
掌柜眼睛一亮,叫了声“好”,接着说:“没想到两位做丝绸生意,还有这般才能。说到丝绸啊,‘蚕作茧,茧抽丝,织就绫罗绸缎’。”
夏籥还以为掌柜在夸他,没有吱声。星郎却听出来掌柜已经出了上联,想了想回答:“兔生毫,毫做笔,写出锦绣文章!”
掌柜一笑,点点头,站起来抚摸着自己的衣服,说:“我身上的丝绸,听说是你们店的产品,叫‘一丈青’?”
夏籥点点头,那掌柜马上说:“一丈天青缎。”
夏籥明白这是上联,但一时没想出下联,嘴里嘟囔着“‘一丈’对‘三江’?不好……‘千里快哉风’?不行……”在一旁的星郎转了转眼珠,忽然瞅见面前的书案上放着一味中药,简直是现成的下联:“六味地黄丸!”

此处引用的五组对联,连同前面章节中绸布庄里悬挂的中堂,均为民间流传的对联,除“登楼望南北”联、“蚕作茧,茧抽丝,织就绫罗绸缎”联为化用李仕彬、李调元对联外,其余对联作者不详。

“好!好!”掌柜拍手大笑,“这一联对得既工巧又有趣,还是个上下联没有任何关联的‘无情对’。我这里还有一个上联,是许多年前别人出给我的,说实话,我一直没对上来。今天正好请教一下两位,‘十口为古,白水为泉,进古泉连饮十口白水’ 。”
这是个“拆字对”,夏籥和星郎都听懂了。“十”“口”组成“古”字,“白”“水”组成“泉”字,并且“古泉”“十口白水”连起来都能讲得通,确实不容易对。两人冥思苦想了一会儿,都没有作声。掌柜脸上浮现一丝得意之色,站起身来笑道:“两位不妨琢磨一下,我先去楼下取样东西。若是过会儿我上楼两位还是没有对出下联,那银子可就……哈哈哈……”他一边说一边下楼去了。

出自明代李江《梅花百咏·胜》。

这正是:“主人爱月长陪坐,诗伯临风相对联。” 欲知夏籥与星郎是否对出了下联,且听下回分解。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