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二圣临朝
在李弘、李贤、李哲相继倒台后,武瞾打出的最后一张牌是四子李旦
李旦生性温和,在看到三个哥哥接连遭受厄运后,他确实感受到了母后那超人可怕的力量和内心的险恶,和三个哥哥不同的是,李旦选择了沉默,因为他知道唯有沉默才是最好的保身方式
事实证明,他的这种方式在一定时间段内,确实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在刚刚被立为皇帝后,武瞾让李旦居于别殿,暂时不得干预政事,理由是李旦年纪尚轻。李旦明白自己即使变成白胡子老头,只要强势的母亲在,自己永远是个傀儡
四月十二日,武瞾在武城殿内接受了李旦和文武百官上的尊号。三天后,武瞾又命令自己的侄子礼部尚书武承嗣册封李旦
至高无上的皇帝接受臣子的册封,李旦真觉得这个世界有些荒诞离奇
在接受完册封起身的一刹那,李旦的脑袋感觉昏昏沉沉,一片空白。他如同木偶般的走出了大殿,回到了那如同监狱般的寝宫
对于李旦来讲,这倒是一种解脱,不用在顾及母后那阴沉的面容,不用在朝廷冷酷的斗争中求得生存的一席之地。自此之后李旦暂时完成了使命,开始了傀儡的皇帝生涯,在所有朝臣在为国家大事操心费力的时候,李旦只能在寝宫中写写字,读读书,陪伴他的只有自己的皇后刘氏和几个宫女
那个至高无上的宝座上暂时没有了主人,取而代之的是宝座帷帐后面那个坚韧而多谋的女人
李旦终于过上了平静的生活,但此时外面的世界却布满了乌云
自从光宅元年(684年)以后,武瞾大封其族人,除了侄子武承嗣进入宰相班子之外,又对七代祖先进行追封,并建立了武氏七庙。当时所有人都知道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给自己的祖先立庙,武瞾的这个做法向所有人透露了一个隐含的信息——她要做皇帝
大臣们全都是人精中的人精,在看到武瞾的做法后,有的人开始坐不住了,首当其冲的就是裴炎
不可否认,在废李贤的过程中裴炎主动投靠了武瞾,但这并不意味着裴炎自始至终会和武瞾始终站在同一战线,事实上裴炎本来就不是武瞾的嫡系,之所以和武瞾联手是怕李贤即位后失去相位
可是在李贤被废后,裴炎渐渐看到武瞾已然实际成为这个帝国的最高领导者,他有些坐不住了
因为在他的心中始终没有丢掉一个观念,天下是李唐的天下
所以武瞾为七代祖先立庙,裴炎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理由是作为太后应该公平,不能偏私娘家宗亲,当年吕后失掉人心便由此而始
举什么例子不好,偏偏举吕后的例子。显然武瞾那敏感的神经受到强烈的冲击,裴炎也由此开始逐渐走向了毁灭
他最终毁灭的导火索始于一场叛乱
光宅元年(684年)八月,扬州徐敬业起兵造反!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相关诗词
-
离骚(高中课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屈原列传(高中课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
-
过秦论(高中课文)
...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
-
中庸(高中课文)
...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
苏武传(高中课文)
...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
-
论语十二章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劝学·高中课文
...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
论古十二首
南渡衰微气数过,中原摇撼震干戈。勤王有志谁如此,存祀无功可奈何。燕市魂飞光日月,金陵目断哭山河。丹心汗照留青史,沉痛当年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