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的由来

1.巴的由来 介绍完这两个重量级人物后,该是开打的时候了。事实上,开打前,众人都认为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辩论对抗赛。然而,比赛的进程却让人大跌眼镜,经过精心准备的正方朱买臣不负汉武帝的厚望(汉武帝也主张修朔方郡),以口若悬河的三寸不烂之舌,直说得“木讷”的公孙弘如同进了水的炮火——哑口无言
眼看风头不对,聪明的公孙弘马上就来了个“顺风倒”,他本着“以退为进”的让步姿态,对汉武帝做出的“最后陈述”是:“微臣本是鄙陋之人,不知筑朔方郡居然有这么多好处,只是希望陛下能停做通西南夷和置沧海郡之事,集中力量经营朔方郡城。
汉武帝知道这是公孙弘在找台阶下,也就不再为难这个当朝红人了。于是同意了他“折中”的建议
辩论的结果是朱买臣胜了,但真正的胜利者却是公孙弘,原因是他升官了,他被“不拘一束”的汉武帝直升为丞相,并且封为平津侯,公孙弘也因此成为汉朝的第一位布衣丞相
相比公孙弘的一步登天“上”到丞相的位置,大器晚成的朱买臣就明显逊色了许多,这一辩后,他被“下”放到会稽当太守。但对朱买臣来说,他的脸上却笑开了花,这才是他梦寐以求的“衣锦还乡”和“荣归故里”啊
汉武帝恩宠臣子,有很多种方法。要么封侯拜相,比如说公孙弘。要么赐人衣锦还乡,比如说朱买臣。“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这是汉武帝对他的臣子们的一大礼遇,做臣子的也因此乐意为他效劳
当然,汉武帝这么做,一个原因是为了让朱买臣“衣锦还乡”,另一个原因就是想让他再立功。(汉武帝想平定东越,让他作为备战官,先去准备战船、粮草、武器之类的。
事实上,一年之后,朱买臣随同横海将军韩说等人击破东越,这个白发老人在家乡只是风风光光地转了一圈,然后又潇潇洒洒地回到了京城,这一次,他达到了仕途的最高峰——直升为九卿之一的主爵都尉
看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