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一梦_1

黄粱一梦 在寇恂和冯异都出彩后,刘秀手下天才级人物邓禹也不甘落后。该轮到他上场“亮剑”了
话说刘秀挟攻破洛阳之勇,继续进军,势如破竹。这回他派出的西征将领是天才级选手邓禹
前面说过,寇恂的成功离不开邓禹的推荐,而冯异等人独当一面,也让刘秀看到了人才的重要。于是这次派出最为倚重的得力部将邓禹出马,寓意很明显,一举拿下长安
事实证明,邓禹果然不愧为军事天才,自箕关到河东,连连打胜仗。再逼进,长安就岌岌可危了,刘玄也不再怠慢,马上派出的是几乎更始政权的全部主力部队——十多万精兵,派出的是超重量级将领王匡和张卬
10万比2万,单从力量上来看是5∶1,五个人打一个人,按常规来说,这战是没得打了。但战场上的事不仅仅是兵力来说话的,还得靠实力。刘秀的汉军有实力,更有一个能带兵打仗的好将领——邓禹
战局一开始也是这样的。因为兵力的悬殊,双方大战后,邓禹大败,损兵折将不说,如果不及时逃跑,更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将军,咱们先撤吧。”当天晚上收兵后,邓禹的军师韩歆对他进行了劝说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就算死我也不走。”邓禹的回答很坚决
事实上,邓禹为了成就“不败之王”的神话,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的。如果第二天,刘玄的军队发动全面进攻的话,那么,邓禹就算有三头六臂也会被摧毁
战场上乘胜追击几乎是定律,不用想,也不用问。邓禹为了颜面,几乎把自己的身躯一半埋在了地底下。因为敌人第二天不发动总攻的概率为1%
然而,世上的事就是这样难测,偏偏这1%的几率却成了事实。第二天的特殊性救了邓禹一命。第二天是癸亥日,是“六甲穷日”,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诸事不利”。王匡这一天也没忘看黄历,是啊,行军打仗以来,每天看黄历,他几乎已成了习惯,一看是这样的日子,王匡决定明天休战一天,避开这个不利于打仗的日子,再来收拾邓禹
事实上,第三天,王匡率大军再来光顾邓禹大营时,却发现是一座空城,他正懊恼敌军是不是连夜逃走了时,邓禹的大军出现了。他们从四面八方涌现出来时,王匡才知道,他中计了,到了这个时候不是看兵多了,而是看脚快了。王匡这时倒是希望自己的兵少些还好,这样便于逃跑
结果可想而知,邓禹利用一天的时间,缓过气来,大败王匡
迷信害死人,这话一点都不假。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