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术士大忽悠

3、术士大忽悠 李治已经下定决心,不过他也知道要想达到最终目的,必须要循序渐进,事实上李治要达到的目的有两个。一、废王立武。二、夺回应有的权利。而这二者彼此之间又是有机的统一体,前面我们说过,永徽初年的朝廷大权是由长孙无忌把持的,所以废立皇后如果成功,也是李治夺回权力的一个标志
当然,长孙无忌是否愿意这样,目前来看还是未知数。唐代的政治制度其中一个最大特点是皇帝的命令,必须有宰相大臣的签署意见,而且要经过门下省、中书省审核,如果缺少其中的一个环节,皇帝的命令等于无效,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李治废王立武的命令必须要经过长孙无忌这一关
所以他决定和武昭仪前往长孙无忌那里,试探一下舅舅的态度
李治知道要想让舅舅同意这件事,必须首先要给予对方好处,所以在寒暄过后,李治立即赠送长孙无忌大批的金银财宝,并且册封长孙无忌小妾生的儿子为散朝大夫(从五品)。李治自认为做足了功课,所以接下来他趁热打铁的向长孙无忌透露了废王立武的想法,出乎李治的意料,长孙无忌表现的不置可否
同意还是不同意?您倒是回个话啊
长孙无忌自始至终都没有接李治的话茬,李治明白这是舅舅在变相回绝自己,所以没多久就和武则天辞别而归
礼物送出去了,官也封了。可是李治并没有达到目的,在他看来或许自己送的少了,或许出于面子问题,长孙无忌不好立即表态,所以李治决定派出一个人继续前去探听长孙无忌的态度
李治思前想后,决定派自己的丈母娘,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出马
李治之所以选中杨氏, 是因为她的父亲杨达和长孙无忌的父亲长孙晟有同僚之谊,而且杨氏很有才华,懂文史,会音乐。综合多钟因素,李治相信长孙无忌应该不会拒绝她。而事实再一次让李治失望,长孙无忌一口回绝了杨氏,比上次自己去长孙无忌那里还不济
本来杨氏作为女性,应该具有游说的优势,但结果还不如上一次,可见李治的判断是错误的,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
目前放眼朝廷上下,能与长孙无忌攀上交情的,而且还不是长孙无忌一派的人几乎没有几个,这让李治很是挠头,不得已他只有找到了当时一个三品官员
这个人的名字叫许敬宗
许敬宗,字延族,杭州新城人。隋朝礼部侍郎许善心之子,在李治还是太子时,许敬宗就一直在他身旁,李世民征讨辽东时,许敬宗先是辅佐李治监国,等到岑文本去世时,李世民又把他调到前线参与军事决策,可见是个能文能武的主儿,而且他还有一个特长——修国史
许敬宗是个有才能的人,但同时也是个小人,史书对他的评价是四个字:虚美隐恶
李治能够想到让他出马游说长孙无忌,是因为他的父亲许善心和长孙无忌的叔叔长孙炽在隋朝时同时出任过太常少卿,李治认为有了这层关系,长孙无忌这次应该不会再拒绝了
许敬宗带着自信去了,没过多久就像一只斗败的公鸡回来了,这一次长孙无忌的态度更加严厉,将许敬宗骂了个狗血喷头,虽然许敬宗没有当面发作,但在他的心中已经已经记下了今天这耻辱的一幕,他发誓一定要报复长孙无忌,而且要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后来的事实证明,许敬宗真的找到了机会
李治用了三种方法试图说服长孙无忌,没想到全是徒劳,而且长孙无忌的态度是一次比一次严厉,至此李治才明白这不是表达方式的问题,根本的问题在于长孙无忌已经看穿了李治的用意,对于手握大权的长孙无忌,当然不肯轻易拱手相让
废王立武的本质其实是一场夺权斗争,李治想从废立皇后事件来寻找突破口,是有一定合理性的,毕竟皇后是皇帝的妻子,从感情因素来看,皇帝拥有更多的发言权,而且长孙无忌虽然控制着朝廷和后宫,但对于后宫的控制则显得有些薄弱,毕竟后宫之人和长孙无忌接触的很少,而李治恰恰也看到了这一点
坚持就是胜利
既然无法对等的达成一致, 那我只能开始强硬
接下来的策略,将以后宫为切入点!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