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羔羊

沉默的羔羊 《春秋》里有这样一句话:九世犹可以复仇乎?曰,虽百世可也。讲的是公元前693年,齐襄公出师伐纪,攻取纪国三邑,三年后,齐国灭纪国。当初齐襄公的九世祖,被纪侯诬陷,烹杀于周。齐襄公灭纪,报九世宿仇
话说壶衍鞮单于在发动对乌孙的侵略战争中,因为汉朝的介入,最终结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连老天都跟他们作对,最后国将不国。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在位十七年的壶衍鞮单于挥一挥手,带着些许遗憾(未能实现武力扩张的意愿),告别西边的云彩,来了个“死去元知万事空”
他的弟弟虚闾权渠继承了单于位。匈奴的习俗是,继承了单于位,还得继承老单于的所有妻妾,也正是因为这样,虚闾权渠单于应该续娶颛渠阏氏。按理说这都不是什么问题,虚闾权渠只要“随波逐流”一回即可。然而,年轻气盛的他刚一登上单于的位置,就来了个“与众不同”,废黜颛渠阏氏,另立右大将的女儿为大阏氏
原因很简单:虚闾权渠单于不喜欢已是“徐娘半老”的颛渠阏氏。虚闾权渠单于敢爱敢恨,逞一时之快,不料祸患就此埋下
颛渠阏氏的父亲都隆奇是左大且渠(匈奴官名),因为虚闾权渠单于的“休妻”而自感被“羞辱”,自然怀恨在心,但苦于手中兵力有限,自然不敢“造次”。于是,以“恭贺新单于上任”的名义,入朝参拜虚闾权渠单于。客套过后,他开始动真格的了
“大王可知,我们匈奴和汉朝交战以前为什么总是输多赢少呢?”左大且渠问
“强者运强,我们还是自身实力不够,导致总是败得一塌糊涂。”虚闾权渠单于叹道
“错!”左大且渠头摇得像拨浪鼓,喃喃地道,“我们匈奴人一向以强悍勇猛著称,与汉朝作战却总是失败,这是为什么呢?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虚闾权渠单于哪里提防左大且渠“话中有话”,立马中套
“那是因为汉朝奸诈。”左大且渠幽幽地道,“都说兵不厌诈,汉朝以前最常用、最经典的战术就是,每次来攻打我们之前,都会先派使者来和我们谈判求和,把我们的注意力吸引住了。所以我们往往被他们打得猝不及防。
“是啊,汉人大大地狡猾。”虚闾权渠单于叹道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们何不也用这样的办法来对付他们,先派使者去朝拜汉朝皇帝,然后再派大军于后,打汉朝一个出其不意。或许能扭转现在的颓废之势。
虚闾权渠单于正值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时期,左大且渠的话已打动了他的心,打败汉朝,不但了却了先祖们的心愿,自己也会名垂千古。于是他决定假装和汉朝再来一次“和亲”,在派出使者向汉朝“说媒”的同时,派左大且渠和呼卢訾王各率一万骑兵以“打猎”的名义,向汉朝边塞慢慢靠近
果然,汉朝被匈奴的和亲政策弄得晕头转向,和还是不和这个问题朝中大臣们争论来争论去,最后还是没有结论。而匈奴骑兵却以神不知鬼不觉的速度出现在了边塞附近,汉朝就近在咫尺了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匈奴内部出现了“叛徒”,有三个骑兵突然来了个“弃暗投明”,悄悄地告诉边关的汉朝守军:匈奴又来“打草谷”了
尽管当时的通信设备不太好,但汉宣帝还是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于是派大将军军监治众率五千骑兵兵分三路,出塞去迎击匈奴
结果可想而知,左大且渠和呼卢訾王只能无功而返了。与呼卢訾王的落寞相比,左大且渠却显得非忧而喜,对于他来说,这样的结果正是他想要的,他这次出兵的目标并非打击汉朝,而是借机掌握兵权,那三个叛徒就是他安排给汉朝放风的“饵”,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退兵了
他不但退兵,而且边退还边向虚闾权渠单于请求“增兵”。虚闾权渠单于眼见前方形势危急,马上给他增兵两万,随后,手握三万精兵的左大且渠没有进兵也没有退兵,而是坐在那里“以待天时”
至于天时什么时候到,完全取决于颛渠。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