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强军固边

5、强军固边 武瞾对狄仁杰的信任,在当时超过了所有大臣,武瞾经常亲切的称呼狄仁杰为“国老”(国家的元老),狄仁杰身体不好,武瞾曾下令如果不是紧急的要事就不要去打扰狄仁杰,而且免去了他殿中值夜的差事
武瞾和狄仁杰的关系就像当年李世民和魏徵那样,真正做到了君臣同心。所以武瞾内心才会将狄仁杰视为未来托孤的核心重臣
可是如今狄仁杰先自己一步离开了这个世界,这让武瞾备受打击,内心坚毅的武瞾在狄仁杰死后的第一次朝会上,面对诸多大臣时,当她想起再也看不见狄仁杰的时候,泪水终于夺眶而出
“朝廷上无人了啊!”武瞾哽咽着说道
在此之后,朝廷凡是诸多朝臣七嘴八舌议论而定不下来的时候,武瞾总会想起狄仁杰,然后叹息着说道:“老天爷为什么这么早夺走了我的国老呢?
武瞾整天就是在这样一种昏昏沉沉的状态下处理政务,当然他也明白国家的事情片刻不能耽误,放眼朝廷上下,能够接替狄仁杰的,而且德高望重的,只有魏元忠
魏元忠虽然才能和狄仁杰相比差了一大截,但因为和狄仁杰共同对抗过酷吏来俊臣,而且又和狄仁杰一同被外贬,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是狄仁杰的亲密战友
圣历二年(699年),在狄仁杰的举荐下,武瞾重新启用魏元忠,任命他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等于进入了宰相班子
现在狄仁杰已经故去,在武瞾看来只有魏元忠是接替狄仁杰的最合适人选,但她始终认为魏元忠并不是未来托孤重臣合适人选,原因只有一个,魏元忠和张氏兄弟素来不睦
狄仁杰在世的时候,虽然内心十分鄙视张氏兄弟,但由于性格原因,一直到狄仁杰去世,双方也没有产生深刻的矛盾。而魏元忠则不同,依照他的性格,如果武瞾死后,他一定是第一个站出来劝谏李显除掉张氏兄弟的人
而张氏兄弟却是武瞾最心爱的人,在成功解决了立嗣问题之后,武瞾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在有生之年通过自己的努力,确保张易之和张昌宗在自己死后依然保住目前的荣耀,她并不担心李显未来会对张氏兄弟下手,因为张氏兄弟是李显的拥护者
但魏元忠呢
武瞾的心里实在没底
在我看来,此时的武瞾已经敏锐的嗅到了朝廷内暗含着一股激流,等到时机一到,这个激流就会喷射四溅
所以经过慎重的思考,武瞾决定逐渐提升张氏兄弟的官职,给予他们充分的权力,来保障张氏兄弟的未来在朝廷的一席之地
事实证明,武瞾的想法过于天真,因为面首终究是面首,在面对极度诱惑的时候,张氏兄弟有些得意忘形
只是,所有人或许都不会想到他们的得意忘形居然会让刚刚重新回宫的李显失去了长子李重润和女儿永泰郡主
就在张易之和张昌宗的地位不断提高之时,他们开始擅权弄人,朝廷中很多人都在暗中议论,而李重润和永泰郡主因为年轻的缘故,不知深浅的公开议论二张的专权,结果被张易之的手下探听得知,张易之在武瞾面前大肆今谗言,结果武瞾赐李重润和永泰郡主自缢而死,并将永泰郡主的丈夫、魏王武延基下狱逼死
在二张看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李重润和永泰郡主的死并没有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但李显却因为一下子失去了长子和女儿而倍受打击,这件事情向李显表明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对其本人甚至家庭构成了巨大威胁
最重要的是,在李显的身边还有那些执着的拥立者,尤其是那些宰臣们
李显是个性格懦弱的人,在强势母亲的眼皮底下,丝毫不敢发作,但那些宰臣们却是个顶个具有骨鲠之气
终于,在武瞾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继立嗣问题之后,朝廷迎来了新一轮斗争,那就是宰臣与面首的斗争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场斗争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流血的政变,史称五王政变
事实上,在这场斗争的最初阶段,双方仅仅限于文斗!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