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升天

鸡犬升天 丁鸿,字孝公,颍川郡定陵人
丁鸿的父亲丁綝在王莽末年担任颍阳县尉。后来“匡复汉室”为已任的刘秀带革命大军打到颍阳城,但颍阳城因为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久攻不下,这让力求速战速决的刘秀很是苦恼,他甚至一度产生了放弃攻打颍阳的想法。然而,就在这刘秀准备搬师回朝时,丁綝却叫住了刘秀,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要你依靠。”正当刘秀不知所以时,丁綝在城头挂起白旗,然后打开城门…
结果,刘秀高兴之下对丁綝进行了嘉奖。随后丁綝带领兵士强渡黄河,先后为刘秀攻下河南、陈留、颍川三郡二十一县,一路可用势如破竹,顺风顺水来形容
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丁綝被拜为河南太守。等到封功臣时,刘秀叫大家各言所乐,诸将都占丰邑美县,只有丁綝愿封本乡。有人不解问道:“人家都想占县,你却只求乡,这是为什么?”丁綝笑道:“从前孙叔敖嘱咐儿子,受封时一定求瘠薄之地,今我能薄功小,得到乡亭就很不错了。”刘秀对他这种“孔融让梨”般的举动大为赞赏,封他为定陵新安乡侯,食邑五千户,后来改封为陵阳侯
都说虎父无犬子。相对于父亲的宽厚和礼让,丁鸿却是聪慧和明达、他十三岁时,拜桓荣为师,学习《欧阳尚书》,三年后毕业,也没有找工作,而是穿上布衣,挑着行李,不远千里游学天下,直到父亲丁綝去世才停止这种“漂泊流浪”的生活
丁綝死后,按规定丁鸿应世袭受封,但他却上疏朝廷,希望把封国让给弟弟丁盛。然而,朝廷没有批准他的“善心”。但丁鸿是个说一不二之人,埋葬完父亲后,丁鸿把孝服往庐墓一挂,来了个“留信而别”,信中曰:“鸿贪经书,不顾恩义,少而随师学习,生不供养父母,死不能尽孝道,皇天先祖,并不保佑帮助,身受大病,不堪茅土。前次上书言明病情,愿辞爵给弟弟,奏章搁置没有回批,时间迫近当袭封爵土。谨自放弃袭爵,到外寻求良医。如果病治不好,死在沟壑算了。
这便是历史著名的“丁鸿逃封”的由来
再后来,丁鸿逃封东海,遇到了莫逆之交的老同学鲍骏。丁鸿觉得自己这样落拓,没脸见老同学,于是来了个“相见不相识”。但鲍骏却不来这一套,他挽住丁鸿来了个“笑问客从何处来”。寒暄过后,鲍骏道:“从前伯夷、吴季札处在乱世,所以得申其让国之志。《春秋》之大义,不因家事废王事,现在你以兄弟的私情而断绝父亲不灭的基业,可说是聪明吗?
丁鸿很受感动,流泪叹息,于是回去就国,开门教授学徒
此时,鲍骏也上书朝廷,称丁鸿经学学得很好,于是丁鸿慢慢受到朝廷的注意
公元68年,汉章帝刘炟召见丁鸿,丁鸿很珍惜这次难得机会,面试中讲述《文侯之命》,被刘炟惊呼为神人,很快就封他为侍中。公元71年,兼任射声校尉。公元84年,被提拔为为少府
丁鸿在十六年的仕途生涯,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演讲。他每进行一次演讲,就会得到一大批粉丝,结果这些追星族便成了他的门客,到最后,丁鸿的门客达到数千人,成了无党人士中的大哥大
公元92年,袁安病逝。临死前,袁安在发出“但悲不见窦氏灭”的感概同时,却对丁鸿寄予了“厚望”,极力推荐丁鸿继任司徒一职。然而,窦太后并没有批准他的请求
但正是因为袁安的“临终一推”,丁鸿引起了汉和帝刘肇注意,于是,刘肇马上写了一封“求爱信”,通过“红娘”郑众传给丁鸿,信中是一首猜字的打油诗
“天鹅高飞鸟不相随,良人成双缺一点
我心与你紧相随,您若无心我心碎。
对此,丁鸿看了,回了这样一句猜字的话:千里姻缘一线牵
接到回信,刘肇大喜,马上“强硬”了一回,不经过窦太后的旨意,就直接封丁鸿为太尉,掌管京城南北宫禁军
原来,刘肇四句打油诗的意思是:我很想你(入伙这两个太露骨的字没有说出口)。而丁鸿回信的意思是个“重”字,意思很明确:一是说皇帝太“言重”了,他承受不起。二是“重”通“中”,暗含“中意”“愿意”的意思
一个直接露骨的“求婚”,一个间接婉委的答允,两位“有情人”自然很快成为了“眷属”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小鬼大的刘肇拉拢了残疾人邓众、大小孩刘庆、书生丁鸿组三个帮手组成了“新四人帮”
就这个极为不起眼的“新四人帮”却成了不可一世的窦氏集团的掘墓人。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