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涅槃

风雨涅槃 事实证明,刘炟打造的朱晖和郑弘双子星座没让他失望,两人加强了对窦宪的监管和弹劾。尤其是郑弘屡次上书,指出侍中窦宪的权势太盛,言辞极具苦心而恳切。随后,他把手中的“屠龙刀”对准了窦宪的党羽尚书张林和洛阳令杨光——八个字:贪赃枉法、行为残暴
其实,就在刘炟打造自己的人选时,窦宪也没有闲着,极力地打造着他窦氏的势力。尚书张林和洛阳令杨光兄弟就是他倾力打造的对象
郑弘眼看直接弹劾窦宪效果并不好,决定改变策略,先剪其羽翼。应该说郑弘的策略是好的,然而,问题是郑弘还是小看或者说低估了窦宪的实力。他的羽翼不单是张林兄弟,而是在朝中遍地开花。因为他的弹劾书送到官吏手上,而这个官吏却是杨光的旧交。接下来很简单了,此人马上通知了杨光,杨光又报告了窦宪,一层告一级,窦宪也不是吃素的,他马上就来了个恶人先告状,弹劾郑弘——同样八个字:身为重臣,泄露机密
郑弘的弹劾半途被截,窦宪的弹劾又是咄咄逼人,此时的窦皇后又是花开正艳,如日中天。刘炟没办法,只得装模作样地对郑弘进行了询问和“责问”,并且象征性地作出处罚:没收郑弘的印信绶带。按理说郑弘应该明白刘炟的良苦用心,虚心接受才对。然而,郑弘是属于一根筋的人,他认为印信绶带被没收是一种污辱,是不能忍受的。于是,他马上上书请求告老回乡,理由是:年龄大了,不能胜任现有工作
刘炟当初已经把周纡放走了,此时自然不会放郑弘走人。于是,他直接批了三个字:不同意。提前内退没通过,已经铁了心寒了胆要走人的郑弘自然很是失望。失望之余,忧伤之余,居然病了,这一病病得不轻,很快就病入膏肓。心病还要心药医,刘炟尽管叫御医进行全力治疗,但他不会知道,真正能治好郑弘病的人唯有他一人而已。可惜刘炟不知道,他没能化解郑弘心里的千千结
郑弘在生命落幕之前,还对刘炟下了最后一道猛药——上书,三句话:一是窦宪是个大奸大恶之徒;二是陛下不能被奸臣迷失了双眼;三是希望陛下能及时除掉奸臣
刘炟看到奏书后,泪如雨下,赶紧去郑家见他最后一面时,郑弘已经带着无尽的遗憾溘然长逝了。好在,郑弘走了,又来了个韦彪,才渐渐抚平刘炟心中的内疚
韦彪,字孟达,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他广学博闻,被士人们雅称为儒宗。建武末年,举孝廉科,为郎中,因病免职后,回故里收徒授学。韦彪安贫乐道淡于仕途的品行,受到关中众儒士的敬仰。汉明帝刘庄时期,曾先后做过谒者、魏郡太守、左中郎将等职
建初七年(公元82年)十月,刘炟西巡长安,韦彪以代理太常之职随驾西行,被多次召去询问关中地区的典故旧事、礼仪风俗。回京师后,韦彪做了大鸿胪
公元85年,刘炟提升韦彪为司徒。韦彪看到自光武帝、明帝之后,选置官员,多任用那些为政苛严的人,于是他借故气候反常,上疏谏道:时令反常,是因为郡国多用严刑峻法,而且地方苛吏多不顾时令季节办事所致。“农人急于务而苛吏夺其时,赋发充常调而贪吏割其财”,这是国家的大患。要使百姓务其本,必先除去贪官酷吏。而这一切的关键则在于政府枢要之地尚书台,尚书的人选就极为重要。应选用担任过州郡官职、有才能声望的人,而不宜用无实干经验的郎官。韦彪在奏章中还对其他一些官职的设置、官员的任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其实韦彪的人才政策建议“含沙射影”的另一层意思是,要加强对窦氏外戚的监管力度和约束能力。这样一来,窦家想提拔个把人那就难上加难了,因为,凡是符合提拔条件的人,基本上都跟窦氏外戚党羽无缘,而凡是成了窦氏外戚党羽的人,基本上也都不符合提拔条件
这才是我想要的建议嘛。刘炟很是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就这样,韬光养晦的刘炟极力打造的朱晖、郑弘、韦彪等人,就像“狗仔队”一样,又是和稀泥,又是拍砖,总之,让窦氏外戚心有戚戚然。原本嚣张的态势被打压下去了,并由此转入了秘密活动,窦氏外戚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流,陷入了低谷
然而,就在这样一个关键的节骨眼儿上,宫中传来了一个令人意外和吃惊的消息——刘炟驾崩了。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