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黎明终于到来 第三次母党专权

第十一章 黎明终于到来 第三次母党专权 既然要南归,那所率的西夏大军自然是没法带走了,李世辅率自己的八百旧部(李世辅当初投奔西夏时只有二十六个人,这八百旧部是如何来的,不得而知,可能是李世辅在出征途中寻觅到的)去找王枢和讹,说自己打算南归
这个要求自然是王枢和讹无法答应的,讹说:“当初,你穷途末路来归本国,欲要乞兵报仇,且助我国攻取陕西,现在你到了这儿,却要南归,我们回去之后该如何交代?
讹哪里会想到,他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差点儿命就没了。正所谓一言不合,拔刀相向,讹刚说完,李世辅二话不说,抽刀就朝他砍去
虽说事发突然,但讹平日里干的也是刀口上舔血的活计,反应自然不慢,他闪过李世辅迎面劈来的一刀,夺路而逃
讹好歹是个武将,有这种逃命的本事,相比而言,王枢的命运就比较惨了,他直接被李世辅绑成了粽子,被押着南下
讹逃出后,马上率夏军精锐“铁鹞子”来追。按说夏军人多势众,又皆是精锐之师,对付李世辅那几百人应该不难,可不知道是讹的指挥能力有问题,还是李世辅实在太猛,亦或是二者兼而有之,总之夏军大败,损失上万人(其中大多数都是因自相践踏而死),还丢掉了四万匹战马
有了这批战马,李世辅张榜招兵,凡来从军者,每人给马一匹。如此优厚的条件下,十天内即有上万人慕名而来,李世辅借此组建了一支规模不小的队伍。后来他一路招兵买马,等到了鄜州,队伍已扩大到四万多人。此时撒里曷在耀州,听说李世辅要来了,连夜奔逃,生怕跑得慢了,被李世辅逮个正着
后来李世辅回到南宋,宋高宗对其大加褒奖,赐名显忠(所以在有的史书中李世辅又叫李显忠),赏赐颇丰。李世辅后来官至太尉,宋淳熙四年(1177年)病逝,享年六十九岁,谥忠襄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对李世辅的这段不忘故国、拼死回归的经历赞不绝口,以为他颇有关二爷之风,有人甚至称赞他“威震三国”云云
关于这一点,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当初李世辅走投无路投奔西夏,乾顺可是冒着得罪金国的风险接纳他的,虽说这一决定中包含着对本国利益的考虑,但是对于李世辅来说,多少也算够意思了。李世辅到了西夏,乾顺二话不说,不仅高规格接待了他,而且要什么给什么,甚至还打算招他做驸马,也算是荣宠至极了,可是李世辅呢,一言不合就对自己的领导拔刀相向,对待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也毫不留情,说他不忘故国我信,可要说他威震三国,我想当时举国愤怒的西夏人,应该是有话要说的
李世辅不忘故国固然值得肯定,可是对在自己走投无路时予以热情接待的西夏,他是否太绝情了点
西夏大德五年(1139年)六月四日,李乾顺驾崩,时年五十六岁,谥曰圣文皇帝,庙号崇宗,墓号显陵
李乾顺是否知道李世辅已投奔南宋,我们现在已不得而知了,我宁愿认为,他是在还不知道李世辅归宋的情况下死的,否则,这对他的打击似乎太大了点
李乾顺这辈子,比较忙。三岁的时候就登基为帝,当时没他啥事,只能整天看着母亲小梁太后、舅舅梁乞逋与一帮大臣争来斗去。后来好战的舅舅要谋反,被大臣们联手给干掉。母亲亲掌军政大权后,也不怎么消停,成天和宋朝打来打去,打不赢就向辽国求援,得不到援兵就对辽国出言不逊,结果辽国老大哥一生气,一杯毒酒把母亲干掉,自己才开始亲政。亲政以后又赶上宋朝蔡京、童贯等人弄权,一心想把西夏灭掉,不得已只好接着打,屡战屡败后凭借辽国从中斡旋,好歹把国家保住了。之后金国崛起,又忙着援辽抗金,眼看着辽国江河日下,天祚帝成了扶不起来的阿斗,迫不得已转投了金国,趁着宋金大战捞了不少好处,然后就挂了
忙,真的忙
忙虽然是忙了一点,不过李乾顺这辈子也算没白活。在他执政的五十四年里,西夏疆域不断扩大,人口也得到了很大幅度的增长,经济增长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学建立了,军制改革了,在金国崛起、辽国和北宋相继被灭的大形势下,西夏国力不降反升,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该好好赞扬一下
作为一个守成之主,李乾顺是称职的。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