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算不如天算

人算不如天算 郭圣通“被贬”离开京城去当中山王太后,最“受伤”的是太子刘彊。是啊,在历朝历代朝廷后宫之中,都说母以子贵,同样的道理,子也以母为荣。母后被贬后,刘彊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心里开始忐忑不安起来。尽管大度的刘秀对他进行百般安慰千般弥补万般关爱,但在刘彊的眼里都变样了,千言万语抵不过一句话,母后的下场给了这个曾经满腔治国抱负的年轻人一个沉重的打击——一切的荣华富贵,只是过眼云烟;一切的权势利益,只是海市蜃楼;一切的风平浪静,只是汹涌波涛中隐藏的狂风巨浪
原本开朗的刘彊变成了忧郁王子,原本的阳光刘彊被阴霾所代替了,因为他认为原本属于他的一片天空,在母后郭圣通离开的那一天,已经彻底倒了。从此,他不再谈论国事;从此,他的脸上不再有笑容;从此,他人在太子位上,心已经死了
眼看他在日复一日地沉沦,他的老师郅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找刘彊进行了一次长谈。此时已习惯性沉默的刘彊静静地听完郅恽的长篇大论,最后才幽幽地来了一句劝说:请老师直接指点迷津吧
于是乎,郅恽直接教会他两个关键词:一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二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解析是:进可攻,退可守,明哲保身,进退自如;当穷困不得志时,以独善其身的清高安抚失落的心;飞黄腾达时,又以兼善天下的豪情警戒自己
刘彊不傻,经过郅恽开导,自然明白个中道理。于是乎,他嘴里叫道“罢了,罢了,一切都是白驹过隙,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放下一切什么都是了,这个太子位子不要也罢。”说着,他马上向刘秀递交了辞职报告。大致意思是:我无德无能,空占太子位多年,实为汗颜。继母的长子刘庄为人谦厚,是做太子的不二人选。我请求辞去太子一职。第一次,刘秀不同意(毕竟刘彊没有什么过失,刘秀为了作秀的需要,也不能马上就答应啊)
第二次,刘秀还是不同意(不懂得谦卑的人是不行的啊)
第三次,刘秀极为不情愿地接受了(事不过三,刘秀的“秀功”已经表演完了,再推托下去,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了)
建武十九年,刘秀再做重要人事调整:免去刘彊太子一职,改封为东海王,任命原东海王刘阳为新任太子。因为刘阳与反叛的真定王刘扬谐音,为了避免这种不吉利,把刘阳改名为刘庄
离京的时候,28岁的刘彊心情和他母亲郭圣通截然不同,郭圣通是在伤心绝望中愤然而去的,而刘彊是在如释重负和解脱中离开的。他没有再唱那些伤心的离歌,而是发出这样的感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想要全身而退,真不容易啊。从太子到藩王,我竟然要申请N遍才能成功,不容易啊
而刘秀为了进一步展现自己的“仁义”和“道德”,在刘彊临行时,他还下诏,将刘彊的车马仪仗以及宫室陈设,都升至跟自己这个皇帝一样的档次。以此弥补刘彊未能登基为帝的遗憾。随后又将刘辅迁到更富饶的沛地为王,改封郭圣通为沛太后。同时升郭圣通的兄长郭况为大鸿胪。可以说郭圣通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不入冷宫反得尊崇的废后,郭氏家族也成为史上唯一一个非但没有遭殃丢命,反倒全家升官发财的废后家族。据说刘秀自己生活节俭,但是他毫不吝惜地把大量的金银绸缎赠给郭况,以至于郭况后来富得流油,整个洛阳城都称他家做“金穴”
然而,不管刘秀如何弥补,在废后郭圣通的眼里都是“秀”。但无论如何,她还支撑着,苟且偷安地活着,毕竟,她还有太子刘彊这个梦可以依靠。而当得知儿子步她的后尘,成为废太子后,郭圣通最后的希望破灭了,活着对她来说再无意义可言,死去才是一种解脱。曾经的孤傲现在的孤独,曾经的风光现在的泪光。当年夏六月丁卯日,忧愤交加的郭圣通含恨离开了人世。这一年,离她废后仅仅九年;这一年,阴丽华终于苦尽甘来,彻彻底底地打败了郭圣通;这一年,刘秀对郭圣通的去世百感交集,以封国太后的礼仪将她葬于北芒;这一年,天地无光,日月黯淡;这一年,暴雨倾盆,山河垂泪
九年弹指一挥间,可是人生又有多少个九年呢?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