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婚风波

联婚风波 俗话说东边不亮西边亮,就在寇恂大显身手,思忖着如何防守的时候,冯异也没有闲着,他在思忖着如何进攻洛阳
要想攻洛阳,最为关键的是要搞掂洛阳的守将——“双子星座”朱鲔和李轶
朱鲔和李轶两人一文一武,虽然还没有达到文可以安邦,武可以定国的境界,但两人联手也可谓珠联璧合,鲜逢对手
因此,如果硬碰硬,即便拿下洛阳,势必也要付出很惨重的代价。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洛阳,冯异想到的是智取。他把突破口放在了李轶身上
李轶是最早参加革命的元老级人物,刘秀和刘都是在他和李通的说服下,才举事的。计划赶不上变化,只是因为后来发生了一些事,识时务的他选择了“择良木而栖”,离开了刘氏兄弟的怀抱,投入了刘玄的怀抱。但他和刘秀毕竟还是有旧交情的,于是,冯异想,如果能把李轶成功说服,那无疑给朱鲔断了一臂,搞掂了李轶,洛阳也就等于搞掂了一大半
冯异没有选择直接去说服李轶,而是写了一封信。信写得很有水平,没有直接说明他的本意,叫他归降之类的,而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头的。他直接教会了李轶“微子去殷而入周,项伯畔楚则归汉”这样的典故。娓娓动人的故事,让李轶正目眩神摇时,冯异这才亮出他的杀招,开始点题了。刘玄是扶不起的阿斗,跟着他干没有前途;我们刘秀现在龙骧虎步,龙腾瑞气,龙马精神,龙飞凤舞,是天上最亮的一颗星星,跟着他干,前途无量啊!李将军何去何从,要三思啊
继续跟着刘玄那是穷途末路、星光黯淡。跟着刘秀干,那是功垂千秋、名垂千古
靠,原来是一道选择题啊!李轶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如何选择,于是他马上回了一封信。信里没有一个字,但里面有一幅漫画,画中一只孤独的兔子,正调转头吃着绿油油的青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兔子身后却是光秃秃的荒山,满目凄凉…
他的意思很简单明了:他愿再当一回兔子,愿再吃一回回头草
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他立马收兵,不再和冯异有正面冲突。以至于冯异连连告捷,拿下了不少城池。蒙在鼓里的朱鲔还在苦苦地支撑
但李轶很快就吃了自己多跳槽种下的苦果,毕竟纸包不住火,朱鲔还是知道了他反求的事
而透露风声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刘秀。这出乎人的意料
原来,冯异想出大胆的“挖人”策略后,又恐刘秀不会轻饶李轶杀兄之仇,因此,所有的活动都是隐而不发,秘密进行。但瞒得过一时瞒不过一世,随着他的节节胜利,面对刘秀的赫赫称赞,他还是忍不住道出了实情,这一切都是李轶“吃回头草”所带来的结果
刘秀听后,大喜,脸上露出灿烂的光芒来。李轶这人还是蛮厚道的嘛。刘秀的话让冯异正有点暗自得意时,刘秀第二句话又出炉了:“把李轶的书信拿出来展览,给各级官员看看,展示一下文采嘛。
展示的结果自然让地球人都知道了李轶“吃回头草”的事了。结果是李轶大红特红,大紫特紫
李轶火了(想不火都难啊),冯异惊了(这不是把李轶往火坑里推吗),朱鲔怒了,李轶身为洛阳防御体系的主要负责人,却胳膊肘朝外拐,是可忍孰不可忍,他决定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解决李轶
但是要想除掉李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毕竟李轶和他是一个级别的,拥有大量兵权。就算李轶要反叛,和他硬对硬,朱鲔也占不了上风。既然不能明来,那就暗来。他选择的“暗”方式更加直接,那就不是写什么信,玩文字功底的事了,那玩意儿,他玩不起。他派出的是刺客,想把李轶神不知鬼不觉地干掉
结果大批大批的“便衣”刺客马上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全方位全过程地“照顾”李轶。李轶哪里想到自己会受到这么高的待遇啊,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他的脑袋就搬家了
他可以说是死得稀里糊涂,死得不明不白,死得极为凄凉。但是他如果明白自己终究难逃一死,也许就会释然了。毕竟,他犯有杀刘秀大哥的滔天大罪,刘秀无论如何是不会放过他的
有的人的死,重于泰山,有的人的死,轻于鸿毛。李轶的死没有重于泰山,也没有轻于鸿毛,他是死有余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欠下的债终究是要还的,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李轶不例外,朱鲔也不例外。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