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黄祖

灭黄祖 孙权虽然曾经非常同意周瑜夺取西川的宏伟规划,可周瑜一死,他也就放弃了这个计划。这时孙权很现实,觉得向曹操进攻,难度实在太大,而向西川发展,也只有周瑜才能做得到,其他人还是不要有这个想法为好,倒是向西南多占点儿地皮才是实实在在的
此时,东吴的东南部就是交趾一带,也是刘焉以前最想占领的地方
当时,刘焉以为这个地方离中原很远,会很和谐、很舒服。其实,这个地方也乱得要命
现在这个地方的太守叫士燮。由于此前交州刺史朱符在当地的一次大规模的群体事件中死去搞得首府大乱,使其陷于无政府时期。士燮一看,机会来了,马上把他的三个表弟隆重推出,向上级部门大力推荐,一个当了合浦太守,一个当了九真太守,一个当了海南太守。这个士燮很会做人,人气相当高,而且当时全国到处乱哄哄的,谁也管不到他那个地方。他就享受了土皇帝的待遇,威风得要命,只要一出行,随从的仪仗隆重得很。那里的少数民族看到他那个排场,就觉得他太牛了,都不敢再嚣张
后来,朝廷又任命张津为交州刺史
张津是个绝对的唯心主义者,什么都不信,只信鬼神,一天到晚都用绛色的头巾包着那颗脑袋,别的工作都不做,只在那里弹琴、烧香、念经文,跟鬼对话、与神交流。人家说他,你现在是刺史,是这个地方的最高长官,刺史的职责可不是天天烧香念经,是要解决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还要想办法对付那些不断涌现的群体事件。可他却说,他这样做,可以有助于得道。等他功力深厚了,他就得道了。他一得道,就跟神仙处于同一个档次了。他要是变成了神仙,那是要什么就有什么,想怎样就怎么样啊——根本不用各尽所能,就可以各取所需了。那时,交州人民的生活还愁吗?我念经可不是只为自己念啊
那个人一听,他的话完全是胡说八道。这种胡说八道的人能当什么刺史?于是,一刀下去,张津当场挂掉。张津一死,刘表又叫赖恭去当刺史。然后又叫刘备的朋友吴巨去当苍梧太守。士燮被任命为绥南中郎将,成为岭南一带的最高长官,负责全面主持南方七个郡的工作,而且还兼任交趾太守,算得上是西南方的牛人了
不久,吴巨跟赖恭又产生了矛盾。那时的矛盾跟往时的矛盾可不同——平时闹矛盾,都是到上级面前告来告去,从打小报告到打大报告,非要让上级领导来主持公道不可,可现在的上级领导连自己都保不住,还跟别人矛盾重重,无法解决,哪有时间精力来裁决你们的纠纷?因此基本上都是双方一眼红,不闹个你死我活,算不得矛盾。赖恭的职务虽然大,但吴巨的武装力量比他雄厚。结果是赖恭被吴巨打得满地找牙,最后逃回零陵,再也不敢出这个风头了
赖恭一走,好像这个地带又安静了下来。可孙权又盯上了这个大后方
孙权现在正没事干,就提出了个“向北防守,向南发展”的思路,叫步骘去当交州刺史。步骘在《三国演义》里一点儿不出色,最让人记住的就是那次诸葛亮“舌战群儒”中,在跟诸葛亮的口水战中冒出来。在那个场景里,罗贯中把他安排成投降派中一个猛人,最后被诸葛亮生猛地狠驳了一回,然后就很没有面子地坐在一边“默默无语”,面子当场丢光,表现得智商很低。其实步骘的智商高得很,也是当时的大名士。他从小就没有了老爸。但他是一个有志小子,跑到江东来避难,“昼勤四体,夜诵经传”——白天在田地里拼死拼活,晚上还要读书做学问。后来,孙权发现了他,就让他当了主记,然后又提拔他当鄱阳太守,没多久就让他当了交州刺史
当他拿着那张交州刺史的任命书来新单位报到时,那个士燮知道他是不好惹的,立即一脸诚恳地微笑着,带了他的三个兄弟过来,向他表示忠心
那个吴巨不信他有什么水平,认为赖恭都被自己打跑了,这个步骘还怕什么?就对他玩儿那个阳奉阴违的把戏。步骘一看,知道不把这个家伙杀掉,以后这个地带就永远控制不了。于是也玩儿了一把阴谋诡计,把吴巨骗了过来。吴巨以为只有自己会玩儿脑力劳动,人家都玩儿不了。哪知,最后上了步骘的大当,一不小心就被一张开会的通知叫过去。结果,会议进行的第一项就是逮捕吴巨,会议进行的第二项就是砍死吴巨
大家看到吴巨那样的人都被砍了脑袋,就都怕了起来。士燮还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孙权那里充当人质
从此,岭南一带就正式归于东吴的版图。
第四章 马超也火了一把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