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向性

倾向性 对,那就利用宋金刚盲目自信的弱点。于是,李世民做出了如下部署
命秦琼、程知节率军冲击宋金刚阵的北端;部将翟长孙、秦武通冲击南端
诸将得令
且慢,两端只许败不许胜
只败不胜?这是个什么逻辑
我要的是最终的胜利,为了最终的胜利,此前所付出的一切代价都是值得的
唐军就此展开了攻击。很快,在唐军诸位将领的“正确”指挥下,冲击南北两端的唐军开始溃败。这种溃败,显然是有意识的
也许是很长时间以来,一直让李世民追着屁股打,实在太过窝囊,所以当看到唐军溃败后,宋金刚顿时一舒胸中的一口恶气。在他看来,否极泰来的日子就在今天
李世民!想不到你也会败在我宋金刚的手上,可惜我以前高估了你,没想到原来你也是浪得虚名。早知如此,我还跑个屁!传我将令,大军向前推进十里
好了!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宋金刚显然忽略了一个问题,李世民部队的表现为什么反差如此之大?先前追得自己无处躲藏,现在转眼间一败涂地?有的时候,人真的会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所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句话,实在是很有道理的。可惜,宋金刚没有学过唯物主义辩证法,所以等待他的只有惨败
看到宋金刚大军前进了十里之后,李世民下令继续冲击宋军阵型的南北两端。这次的任务是牵制,牵制的意思就是不能胜也不能败
此刻,宋金刚的“七寸”终于暴露在了李世民的面前,他的这个“七寸”就是他的身后。是的,宋金刚最初是背城列阵,现在前进了十里,也就是说目前他自己的身后与介休城有十里的距离
这就已经足够了,十里的距离足够李世民带领骑兵部队横冲直闯的了。想想宋老生和薛仁杲当年是怎么失败的吧。没错,断了你的后路,来个瓮中捉鳖!“断后战法”一直都是很实用的
战斗依然在继续
但是这次,宋金刚显然感觉到唐军的战斗力似乎比先前提高了不少,南北两端虽然不断地打退唐军多次进攻,但唐军似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源源不断地顶上
都是同一战场的唐军,战斗力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难道……李世民在耍滑头吗
通过观察唐军的战斗力,宋金刚隐隐觉得李世民在耍滑头,只是他判断不出李世民下一步究竟要干什么。那就继续进攻,给唐军以足够的压力。向前!向前!再向前
决定战争的胜负,指挥官的素养虽不说是决定性的,但至少是很重要的。可惜,宋金刚和李世民比起来,那是小巫见大巫
正当宋金刚率领人马努力向前冲的过程中,李世民带领自己的精锐轻骑兵部队,已经悄悄地从北端绕到宋金刚的背后。当然这也要得益于冲击宋军的南北两端唐军,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死死地咬住南北两端的宋军,使宋军的所有人居然没有发现李世民的行踪
当宋金刚回身忽然发现李世民的骑兵部队时,战争的胜负就此决定
史书记载:世民率精骑击之,出其阵后,金刚大败,斩首三千
我承认我败了,但是我不服气!李世民你虽然胜了,但只能说明你的运气比我好
宋金刚你错了!决定战争的胜负,运气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重要的是信念!从柏壁到介休,我一直都有必胜的信念,你宋金刚呢
我胡汉三还会回来的
不!你永远不可能再回来了
宋金刚手握刘武周的全部家底,如今被李世民打得面目全非
当刘武周知道宋金刚惨败的消息后,他预感到自己的这次山西之行已经走到了尽头,本来山西就是李渊的老巢,自己在这里折腾了这么长时间,现在闪人,值了。刘武周和宋金刚带领五百多骑兵,连夜离开山西,投奔了突厥
他们相信,依靠突厥人,终究还能卷土重来。但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等待他们的将是闪亮的刀锋。突厥人最终还是将这两个已经毫无利用价值的人,砍成了两半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永远的敌人,当然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有的只是永远的利益
对于刘武周来讲,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最初是依靠突厥人才起的家,最终也是因为突厥人而破产。也许这就是刘武周最好的谢幕方式,也许这就是刘武周的宿命
历史又一次告诉我们:古今成大事者,必自强者也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