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反击

6、反击 徐有功名宏敏,字有功,因避孝敬皇帝李弘的讳,以字行世。河南济源青龙里人,青年时期举明经及第。历经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大理)寺丞、秋官(刑部)郎中、侍御史、司刑寺少卿等。长期在司法任上,是历史上罕见的一位以死守法的官员
历数徐有功一生的经历,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三起三落
因为他经常有一个让皇帝非常不舒服地举动——面折廷争
早在武瞾大肆追捕李贞、李冲的同党时,徐有功就显示出了他那股“牛脾气”,当着众多朝臣和武瞾据理力争,要不是武瞾钦佩他以死谏言的勇气,和他仅仅是个六品官员的缘故,恐怕早已经是人头落地
当然即使再爱惜有才之士的领导,对于总不给领导面子的人,仕途道路基本上都会遭受挫折,随着徐有功官职的不断升迁,他的仕途之路开始布满荆棘
天授元年间,道州刺史李行褒兄弟二人遭到了酷吏的诬告,被判处灭族之罪,时任秋官郎中的徐有功坚决反对这个不合理的判决,结果和顶都上司时任秋官侍郎的周兴吵了起来
得罪谁不好,偏偏得罪周兴
周兴的处置方法很简单,密报武瞾说徐有功是李贞的同党,建议杀掉
坦白的讲,武瞾对徐有功有欣赏的一面,因为他忠心守法护法而且很有才干,但同时她对徐有功又有不满的情绪,因为徐有功常常不给她面子,阻碍她除尽敌对势力的目的。她对徐有功的态度始终处在这二者的交叉之间
对于周兴状告徐有功,武瞾并没有轻易听信,因为此时她对酷吏们已经怀有一种戒备之心,思虑再三她下诏:“禁止逮捕审讯徐有功,罢免他的官职,削职为民。” 徐有功这次与武瞾连当面争辩的机会都没有,在家中接旨以后,便被除去了乌纱帽。不过武瞾对徐有功还是另眼相看的,如果落到周兴手里。不判死罪也将被打个半死
这是徐有功仕途道路上第一次被罢官,他本以为这一次将彻底告别官场,但令他想不到的是,仅仅半年后,武瞾便再次起用了他
值得一提的是,二次起用徐有功的时候,正是武瞾处置周兴之时,关于周兴同志的事情,我们后边会详细讲到
重新回到皇城内的徐有功,继续着自己以死护法的事业,没有丝毫的改变,可是长寿二年(693年)间,因为润州刺史窦孝谌妻子庞氏被家中奴婢密报谋反的案件,徐有功又一次遭到了贬黜
同样,这一次依然是徐有功反对判庞氏死罪,结果被给事中薛永昶诬告为袒护逆党,最初被判为绞刑,失望的徐有功面对人生如此的境遇,叹息的说道:“难道我一人之死,别人就永远不会死了吗?
说完,在狱中倒头便睡
对于死刑犯在临死之前的表现,狱卒们很是清楚,基本上不是吓得屁滚尿流,就是痛哭流涕,而徐有功的表现实在有些反常,好奇的狱卒们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了武瞾,而武瞾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于是下令召见徐有功
在朝堂之上,武瞾问徐有功说道:“你通常断案错放的人不在少数,你自己说说该怎么定罪呢?
徐有功缓缓的说道:错放了有罪的人,不过是人臣的小过,而好生恶杀才是圣人的大德
声音不大,却字字有力
武瞾呆住了,她实在没有想到一个即将走到人生终点的人,说出的话居然如此蕴含哲理,武瞾被深深的打动了
片刻之后,她下令免除庞氏的死刑,同时免去徐有功的死罪,改为废为庶民
徐有功又一次离开了皇城,这一次他相信自己不可能再回到官场中了,或许长安都要成为自己梦中的记忆
对于自己的性格,徐有功有着清醒的认识,之所以在那个酷吏横行天下的日子里,他没有随波逐流,是因为他是一个有良心的人,虽然两次被贬,但他始终不后悔
因为他坚信,自己那弱小的身躯虽然已经远离朝廷,但他那不畏艰险,以死护法的精神,一定会成燎原之势,在那个黑暗的夜里点燃黎明的曙光
一个徐有功倒下了,千万个徐有功一定会站起来
事实证明,徐有功的判断是正确的,这一次武瞾在有意识的形成“秉公之风”与“告密之风”形成对抗之时,武瞾又一次想起了他
于是,徐有功作为“秉公之风”的旗帜性人物,被武瞾再一次推到了前台,这一次这面旗帜没有再次倒下,而是在酷吏们制造种种诬陷冤告中傲然挺立,迎风飘扬
关于徐有功秉公执法的事例还有很多,他任法官前后执法大案六七百件,救人数以万计。而他既不为己谋利,也不为君主之私欲所动摇,因为他是一位守正不阿的清官,在他身上也找不到他与案犯有什么特殊关系
公正、忠诚、无私、才干、勇气,太多太多的词汇可以形容他,“尔所言者私忿,我所守者公法,不可以私害公。”仅凭这句话,徐有功完全可以成为一名优秀法官
在这个世界上,公法必将战胜私欲!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