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没有最爱,只有更爱 后宫那点花花事

第十三章 没有最爱,只有更爱 后宫那点花花事 太子的死让一直“跳动”的汉武帝终于静下心来开始对自己进行反省。很快,他就消磨掉了不可一世的锐气,放下了唯我独尊的架子,他一改“王者风范”,走进了“平民化”风格
这里不妨举两个小例子来说明一下
第一,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到钜定(今山东广饶县北)考察,他居然脱掉黄靴,光着脚和农民兄弟干农活儿,堂堂一国之君,在当时的所作所为,实在是难能可贵,绝无仅有。汉武帝的做法起到了鼓励农民勤劳致富和告诫百官重视农业的双重作用
第二,汉武帝在泰山的明堂里祭祀时,在祭拜天、祭拜地、祭拜神灵后,他没有像以前那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而是接见了当地地方官员。在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和了解乡土民情后,汉武帝这才进行了总结性的发言。他的话归纳起来有两点
1.自我批评:我自即位以来,南征北战,大兴武力,做了一些实事的同时,也做了很多疯狂荒谬的错事,弄得天下的老百姓受苦受累,我真的很后悔
2.禁止和废除:凡是伤害天下老百姓的事,一律禁止再做;凡是浪费天下老百姓财力的事,一律禁止再做;凡是“有害于”天下老百姓的事,一律废除
看到汉武帝关心民生疾苦,体察民情,急民生之所急,想民生之所想,这样可喜的变化,迁升为大鸿胪的田千秋看在眼里喜上心头,他马上上了第二封书。上书的大致内容有两点
1.求仙有什么用?皇上你求仙这么久,为何连太子都不能保全,为什么救不活死去的太子呢
2.求仙不如求己。宫中的方士多如牛毛,关键时刻都成了哑巴,与其白养他们在宫中,不如遣散他们回家抱孙子去
看了信,汉武帝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以前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大傻瓜啊,放着宫里的锦衣玉食不吃,居然听信方士们的鬼话,到处去寻什么仙丹妙药,全是妖言惑众,一派胡言。我以后只要注意饮食,按时请医吃药,就没有什么疾病可以入侵我了。
谦虚的汉武帝在发出感叹之余,采纳了田千秋的建议,遣散了所有的神仙方士,至此,汉武帝的求仙行动才彻彻底底画上了一个句号
而田千秋因为进谏有功,驱神有劳,被汉武帝封为丞相。田千秋从掌管高祖陵墓的守陵官,一步登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宝座,升官的速度比坐火箭还要快
一人得道,众人仿效。看到田千秋两封家书就实现了“鲤鱼跳龙门”,不甘寂寞的人也开始上疏。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由搜粟都尉桑弘羊领衔的上访团对汉武帝进行了上访,提出了“派兵到西域轮台(今新疆轮台县)戍边屯垦”建议。并且说了这样的种种好处,归纳起来为两点
1.轮台以东有能够灌溉的田地五千多顷,可派军队前去屯田垦殖,设置校尉三人分别统辖,让他们在那里大量种植五谷,张掖、酒泉两郡派出骑兵,为他们开路警戒
2.招募民间身强力壮、敢于远赴边塞的人前往该地,开垦更多可灌溉的农田,同时逐步修筑堡垒哨所,一直向西延伸,既可加强对西域各国的影响,又能辅助公主出嫁的乌孙国
出人意料的是,汉武帝想都没有想就拒绝了这项“宣扬国威”的建议,原因是:这样太劳民伤财。为此,他还专门下了一道诏书,以诏书的形式追悔以前的过失和错误,对自己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轮台罪己诏》
在《罪己诏》中,汉武帝阐述了自己四个观点
首先,他以公开的形式婉拒桑弘羊等人的上疏,表示不会派兵到西域轮台戍边屯垦。原因是这样做劳民伤财
其次,回顾他晚年的几次不成功的军事行动,对李广利失败原因进行了总结,表达自己对失败的责任
再次,表示以后不会再苛刻暴虐,废除一切不合理的法律,轻役减税,总之,以减轻农民负担为主
最后,实行各种惠民政策,恢复农业生产,以弥补多年南征北战的亏空
总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民主富强、具有大汉王朝特色的封建主义社会而努力奋斗
从此,汉武帝不再派兵出征,而是一心一意搞建设,殚精竭虑谋发展。后来他又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喻义不言而喻,表示他从此要与民休息,大力发展生产,让人民尽快富裕起来
对此,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是这样评论说的:“汉武帝穷奢极欲,刑罚繁重,横征暴敛,对内大肆兴建宫室,对外征讨四方蛮夷,又迷惑于神怪之说,巡游无度,致使百姓疲劳凋敝,很多人被迫成了盗贼,与秦始皇没有多少不同。但为什么秦朝因此而灭亡,汉朝却因此而兴盛呢?是因为汉武帝晚年能改变以往的过失,将继承人托付给合适的大臣,这正是汉武帝之所以有造成秦朝灭亡的错误,却避免了秦朝灭亡的灾祸的原因吧!”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