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再厉_1

再接再厉 刘秀等终于搬到了援兵,虽然援兵满打满凑也不足一万人,但这已经是郾城和定陵汉军的全部兵马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幸运的是,不管怎样,刘秀还是带来了一万救兵。有总比没有好,就好像有希望总比一点希望都没有要好。也正是因为这样,别人在悲观时,刘秀却很乐观,他死马当活马医,充分展示“巧妇”风采,对这一万人进行了安排和部署
本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略思想,刘秀决定先从这不足一万人里面进行精挑细选,最后按十分之一的比例,选出了一千人,再度组成了一支“敢死队”,作为开路先锋,以作“投石问路”之用
选出来的一千人虽然是精英中的精英,但面对多自己N倍的新军,他们心里一点底都没有,畏惧的情绪几乎可以从脸上看出来
刘秀这时充分发挥其超强的口才,马上以“十可战”对大家进行了“洗脑”
“王邑犯了屯兵于坚城之下的兵法大忌,连日没有丝毫进展,已是一支疲惫之师了
“新军虽有百万之众,但多半是临时抽调而组成的,各怀其志,已是一支军心不稳之师了
“新军列营数里,首尾相连,不留余地,已是一支调动和策应相当缓慢之师了
“敌明我暗,他们不知我军的虚实,我军去袭,新军也不敢派大军来对抗,已是一支毫无战斗力之师了……
眼看刘秀没完没了地说下去,这一千名敢死队员最怕的就是听这些大道理,于是乎,赶紧异口同声地说:行,行,行,我们一切都听将军安排,还不成么
眼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刘秀就带着这一千骑兵,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很快就到了昆阳附近
王邑手下的侦探兵也不是吃素的,早已把汉军救兵来援的事告诉了王邑。王邑只问了两句话就笑了,而且是捧腹大笑,笑得差点把胃里的东西都吐出来
“汉军的援军来了多少人啊?
“大概、可能、也许、或许、估计、最多也就千把人。
“带头大哥是谁啊?
“不是刘,不是王凤,不是王常,好像听说叫什么刘秀来着。
问话到此戛然而止,一个无名小将带着千把人来救援昆阳,王邑笑了。他能不笑吗?因为他可以这样理解这件事:自寻死路。他最担心的就是刘,如果刘来救援,他还得考虑考虑如何对付,毕竟汉军就靠这个刘支撑嘛。可如今刘还远在宛城,被新军牢牢地拖住,不能及时赶来增援。当然,也不能太怠慢这支远道而来的客人啊。王邑马上进行了部署:派几千铁骑把这支送上门来的人马给我全部拿下
既然你们是骑兵,那我也派骑兵出战,你们是一千人,我本着公平的原则,就只上几千人好了。这样总算公平公正了吧
当然,他原本以为几个人打一个人肯定是胜券在握了。然而,熟读兵书深知兵法的他却忘了这样一句话:骄兵必败
都说有什么样的主人,就有什么样的手下,当主帅的没把来援的汉军放在心里,这几千铁骑自然也没把汉军放在眼里,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
相对于王邑的轻敌,刘秀却正在进行战前的“攻心”战术,毕竟他三年太府也没有白读,明白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计策。敌人的强大,大家都看到了,敌营旗帜蔽野、埃尘连天,战鼓震耳、人头攒动,那叫一个威风,那叫一个气势,那叫一个…
两军对垒,新军正想多摆造型,刘秀却马上就扫了他们的兴。只见他手提“开山刀”,一马当先,一声怒吼,如离弦的箭一般直冲敌营而去,如入无人之境,转眼间便“斩敌首数十级”。汉军见刘秀这么生猛,顿时士气大振,也都跟着奋勇冲杀过去
行军打仗靠的就是士气,新军原本就轻敌,突然见汉军个个如同吃了兴奋剂,喝了春药般生龙活虎、势不可当,吓得赶紧逃命。可是早已杀红了眼的汉军岂肯让他们走,一路追杀,结果:斩敌首百余级
初试锋芒后,刘秀并没有闲着,他马上给新军进行了“攻心”战略,以摧毁他们的斗志
他的策略很简单,散播谣言:宛下,兵到。虽然只有四个字,但谁都明白其中的意思,宛城已经被汉军攻下了,汉军的主力部队已乘胜班师回救昆阳,马上就要到了
谣言之所以会成为谣言,那是因为和人走的多了就变成了路一样,传的人多了就成了谣言。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很快就传遍了昆阳城内外。城里的汉军原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如果不是王邑不准他们投降,他们早就献出了城墙,毕竟这么艰苦的防守任务,他们承受不来。然而,又是王邑把他们逼上了绝路,他们才会拼命死守,毕竟死守才是他们唯一出路。对于汉军而言,先前刘秀打胜了新军,已经给他们几乎低到尘埃里的士气带来了一股清新空气,此时听说刘拿下宛城,来回援昆阳了,更是欢欣鼓舞,抗敌的信心更足了,仿佛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就在眼前
与之相反的是新军,他们在经过刘秀的“处女秀”后,原本对汉军的实力有了新的看法,再听说刘带领汉军主力部队回援的消息,犹如当头一棒,打得他们晕头转向,士气一落千丈。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