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寻她千百度

梦里寻她千百度 此时汉朝内部正在进行“内斗”,汉元帝又迷恋于声色,不问政事。因此,并没有及时采取行动。然而,此时镇守在乌垒城(今新疆库尔勒与轮台之间)的西域都护甘延寿却很是着急
就在此时,他的副手陈汤主动出马为他来排忧了
陈汤,山阳瑕丘(今山东省兖州北)人,他的经历和朱卖臣有点儿类似,因为从小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当温饱成为一个问题时,他讨过饭,很受乡里“鄙夷”。为了不遭白眼,他当起了流浪汉,凭着“一钵饭,一瓢饮”流浪到了长安。就在他贫困潦倒时,认识了富平侯张勃
张勃觉得他很有才能,于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推荐他为茂材。一切看似都出奇地顺利,不料,在等待安排职位期间,陈汤的父亲却死了
陈汤听闻,表情是:悲,大悲,非常悲,悲天悯人;哭,大哭,痛心哭,号啕大哭
然而,大悲大哭之后,他却仿佛大彻大悟了一般,决定为了前程,不回家奔丧。他的原意是,只要当了大官,九泉之下的父亲一定会原谅他的。然而,那个时代对奔丧、守孝十分看重。这件事被人检举,陈汤因此被关进了监狱去进行“反省”
后来他又得到了贵人相助,终于被任为郎官。但饱经坎坷的陈汤并不以此为满足:按照汉朝的规定,成为郎官仅仅意味着进入官场,并不能保证一定会获得升迁;出身卑贱如自己者,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就是到边塞建功立业,因此陈汤多次主动请求出使外国。直到公元前36年(建昭三年),汉元帝任命甘延寿为西域都护时,他同时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
这对陈汤来说是机会。而把握机会的人往往体现在细节上,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单从这一点来看,陈汤无疑是典范,具体表现有二
1.不通地理者,不为将才。在奔赴西域都护幕府所在地的路上,每经过城邑山川时,陈汤都要登高望远,观察地形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到达目的地乌垒城后,陈汤四处打听关于北匈奴的情报和动向
做完这些事,他站出来了,对甘延寿说了这样一番话:“郅支骨都侯单于远遁西域后,汉朝边境虽然暂时安定,但西域各国却处于不安定的状态。郅支骨都侯单于凶残好战,联合康居,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想在吞并乌孙和大宛后,北攻伊犁,西取安息,南击月氏,最后把整个西域都占为己有。到那时,郅支骨都侯单于就会成为西域大患。而此时,西域各国都还处于观望的态势:如果汉朝对谷吉之死没有任何说法,如果听任北匈奴这一支在西部继续壮大,到底是该和汉朝走,还是臣服于北匈奴?
“那怎么办?”甘延寿问道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陈汤回答的干净、利落
随后他提出具体方案:趁郅支骨都侯单于现在还城不坚弓不强,没有险要地势可守,发动我们边境的屯田士兵,再联合西域各国人马,一举发动进攻,郅支骨都侯单于必然无处可逃,死无葬身之地
结论是:如此一来你我将成就千秋功业
对于陈汤的高谈阔论,甘延寿很欣赏也很赞同,但他说要等等,先写报告申请,等到朝廷批准再行动
此时,陈汤引用两个关键词进行劝说
关键词一,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解析:战机瞬息万变,机会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拥有。只有及时把握住这个机会,才可以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关键词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解析:我们西域都尉府远离汉朝中央政府十万八千里,如做申请,对敌情不明,势必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行,行,行,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是叫我来个先斩后奏。”甘延寿眼看陈汤大道理讲了一大通,大有没完没了之势,打断道,“不好意思,没有接到皇上的诏书我是不能乱作主张的。
主官不同意,身为副职的陈汤也只能一声叹息了。也不知是不是老天真的有感应,或许纯属巧合,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甘延寿突然病了。而且病得不算轻,据说要躺在床上静养,不能参与管理之事
陈汤这个副校尉自然成了“代理主官”。他没有让机会从自己的手指间白白地溜走,而是做了两个大胆的决定
1.以都护名义假传汉廷圣旨,调集汉朝在车师(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地区的屯田汉军
2.集合西域诸国,发出征召令(“独矫制发城郭诸国兵、车师戊己校尉屯田使士”)。一听说要讨伐郅支,15个西域国家都派兵前来助战,其中就包括那个被郅支单于多次攻杀的乌孙
人声鼎沸,战马嘶鸣。就在陈汤准备出兵之际,卧病在床的甘延寿才得知消息。此时生米已煮成熟饭,甘延寿虽然“怒发冲冠”,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也只能“默认”了。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