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纵容

3、纵容 事实上当太平公主不断散布废太子的言论,以及拉拢宰相们失败的时候,李隆基的日子并不好过,史料上没有记载在太平公主不断向他出招时,李隆基有什么应对之策,不过后来晚唐名相李德裕曾经写过一篇《次柳氏旧闻》,其中详细记载了李隆基当时的窘境
这篇文章记载道,当时李隆基身在东宫,被太平公主甚为忌惮。在东宫周围遍布了太平公主的党羽,暗中侦察李隆基的一举一动。当时恰逢李隆基的杨妃(不是杨贵妃)身怀有孕,李隆基秘密和跟张说说太平公主不希望自己多子嗣,今后一旦有祸患会殃及这个妃子,所以让张说从宫外悄悄搞来了堕胎药,准备打掉杨妃所怀的孩子
但是李隆基在熬药时,忽然感觉自己昏昏沉沉,好像有神仙在阻止自己,李隆基将这种感觉告诉了张说,张说劝李隆基说死生由命,不要考虑太多,希望放弃打掉孩子的想法,最终李隆基听从了张说的劝告,从而保住了杨妃腹中的胎儿
顺便说一句,这个经张说劝告保存下来的胎儿,就是后来唐朝第八代皇帝唐肃宗李亨
从李德裕的记载来看,虽然李隆基熬药时的感觉有些夸张,但可以看出李隆基当时确实陷入了绝境,不然谁也不会忍痛打掉自己的亲生骨肉,而正是因为李隆基当时的这种处境,促使了宰相们决定出招来对抗太平公主,挽救深陷不利境地的李隆基
景龙二年(711年)正月,在太平公主拉拢宰相们失败的七天后,宋璟、姚元崇联合上疏李旦,提出了如下建议
1、将宋王李成器、邠王李守礼调出京城,任命为地方刺史
2、免去李隆范和李隆业的左、右羽林将军职务,分别改任太子左、右率,以侍奉太子
3、将太平公主夫妇迁往东都安置
4、让太子李隆基监国
仔细分析宋璟和姚元崇的上疏,我们不难看出他们提出的这四点建议,其中具有很深的玄机,可以说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高超政治策略
李成器是李旦的嫡长子,李守礼是章怀太子李贤的长子,如果从礼法角度而言,两个人确实比李隆基更有资格做太子,而事实上太平公主也曾暗中鼓动李成器争夺太子之位,但被李承器断然拒绝。虽然他们二人并没有争夺太子之位的野心,但由于身份过于特殊,所以容易被太平公主一党所利用,成为不安定因素,所以宋、姚的意图很明显,将他们调往地方任职,是想掐断太平公主制造事端的诱因
再看李隆范和李隆业,两个人掌管着皇家禁军,但皇家禁军并不是东宫太子的私人卫队,而将他们改任为太子左、右卫率,事实上就变成了东宫太子的私人卫队长官,固然李隆范和李隆业与李隆基兄弟三人始终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如果让他们入驻东宫无疑会更增加一层保险
而建议将太平公主夫妇迁往东宫,则是为了避免与李隆基发生正面冲突。让太子李隆基监国,则是变相的确立了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君臣地位,如果今后太平公主再散布废太子的言论,等于是犯上作乱
综合宋、姚的四点建议,采用的全是政治策略,而没有丝毫的越轨行为
在奏疏递上去之后,李旦确实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可是就在宋、姚等宰相们刚刚长舒胸中一口气的时候,太平公主便打上门来
在太平公主知道这个消息后,她彻底愤怒了
前三条建议她都能接受,甚至让她去东都她也可以退一步海阔天空,但让李隆基监国,她是坚决不答应
宋璟、姚元崇你们两个无赖,破坏我们姑侄情谊,应当严惩不贷
为此,太平公主一边上疏李旦请求收回诏令,而且特意找到李隆基当面质问,并且利用其长辈身份,对李隆基进行严厉的训斥,搞得李隆基很是难堪
为了息事宁人,李旦便让李成器和李守礼依然留在京城,而且太平公主暂时先去蒲州避风,并罢免了姚元崇和宋璟的宰相职务,外贬为地方刺史
表面看来这件事随着李旦和李隆基的妥协而暂时告一段落,但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在严酷的政治斗争中,一方的妥协只会纵容另一方的嚣张
三个月后,性格软弱的李旦因为思念亲妹妹,所以让太平公主又回到了长安
所以斗争依然继续
太平公主通过先前散布废太子的言论以及拉拢宰相的失败,切身感受到如果想扳倒李隆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以说唐隆政变使李隆基聚积了丰厚的势力,针对这种现状,太平公主决定改变策略,由先前的猛冲猛打策略改为持久战策略
为了更好的贯彻持久战的方针,太平公主还是决定先从宰相班子开始,只不过这一次由原先的拉拢,变成了逐渐整合
宋璟和姚元崇由于外贬,目前宰相班子空缺了两人,太平公主敏锐的抓住了这个机会,于是上疏李旦请求让左御史大夫窦怀贞、户部尚书岑羲、蒲州刺史萧至忠进入宰相班子
这三个人全是太平公主的死党
之所以要增补三人,是因为太平公主考虑到宰相班子的其他五人都是李隆基的太子党,自己虽然不能迅速使宰相班子的成员达到对抗太子党的人数,但至少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来缩短差距
而且,在她看来,未来她还有的是时间
李隆基!先前的猛冲猛打是因为我低估了你,从现在开始,我要让你在我的温火煎煮之下,一点点的陷入孤立
但让她始料不及的是,在她重新修订自己的计划,并刚刚付诸行动时,李旦的一个决定犹如晴天霹雳的般的让太平公主瞬间感觉跌入了谷底
景云三年(712年)七月二十五日,李旦下诏传位于太子李隆基!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