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寄元代诗人杨维桢《题苏武牧羊图》

——调寄元代诗人杨维桢《题苏武牧羊图》 许皇后死了,汉宣帝怒了,后果严重了。一道圣旨下,所有的御医包括护理都下狱了
淳于衍一入狱,霍显急了。下毒的事如果淳于衍招了,不但她玩完了,还会牵连到霍光和整个霍氏家族。于是乎,霍显有心事了
霍显的异常,细心的霍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他的一番“柔情蜜意”的公关下,霍显终于放下了心里的思想包袱,把下毒的事说了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啊!”听了妻子的工作汇报,霍光差点儿没瘫倒在地。他历经三朝,皇帝换了一荏又一荏,依然能安安稳稳地坐在“摄政王”的位置上,这跟他平常做事一丝不苟、精致细密有关。然而,毒死许皇后这件事霍显未免做得太草率、太直白了,这样的事是天理不容、国法不容、天下百姓不容的啊
然而,事到如今,霍光除了捶胸膛外,又还能做什么呢?总不能把娇妻霍显交出去“投案自首”吧。死马只能当活马来医了。于是,霍光利用手中的大权,在汉宣帝的旨意上的“查”前加了个“不”字,理由是:御医们都没有罪,许皇后明摆着“难产”而死,还有什么好查的
霍光下了新“旨意”,汉宣帝敢怒不敢言,只好追谥许皇后为恭哀皇后,下葬在西安市郊之南,并且很是“明智”地赦免众医。霍光终于利用强权把淳于衍给救了出来
淳于衍出狱之后,霍显对她大加慰劳,赠给她二十四匹蒲桃锦、二十五匹散花绫,每匹都价值万钱。还有一串走珠、钱百万、黄金百两。另外又帮她盖起了府第别墅,送给了她数不尽的奴婢。按理说,淳于衍应该很知足、很满意才对,然而,人的贪欲是没有止境的,这话一点儿不假,拥有无尽荣华富贵的她,却常常这样犯嘀咕:“我有什么功劳,我又得到了什么好处呢?
淳于衍之所以不满足,是因为相对于霍显所得到的,她觉得太小巫见大巫了——霍显的女儿霍成君很快就登上了皇后的宝座。霍成君成了皇后,霍氏家族的权势已到了一手遮天的地步,从皇宫内到皇宫外,几乎都属于“霍家帮”的势力范围
而新登上皇后宝座的霍成君也不傻,在得到了汉宣帝人的同时更想得到他的心,她继承许皇后的优良传统作风,每五天去一次长乐宫“问候”汉宣帝的叔祖母——皇太后上官氏
上官太后其实是霍光前妻东闾氏的外孙女,按血脉关系来看,霍成君还是上官太后的“姨妈”。姨妈跪在外孙女面前本来就令人难为情,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原因,当年托孤五人组为了争权夺势“窝里斗”,结果上官家族被老谋深算的霍光杀了个干干净净,唯留下了当时已是皇后(霍光的外孙女)的上官氏
也正是因为“辈分颠倒”和“血脉情仇”的双层关系,小小的上官太后自然无法承受霍皇后的“孝心”,每当五天一轮回见到跪在自己面前的霍皇后时,她的双腿就会哆嗦得不听使唤,同样跪倒在霍皇后面前,最后就像赵本山的小品《相亲》里所演的那样,成了“互拜”的欢喜闹剧来
霍皇后就是靠这样的“问候”暂时赢得了汉宣帝的满意和认可。然而,霍皇后再怎么努力掩饰,最本质的东西还在日后漫长的生活中暴露出来,那就是奢侈浪费。据说每次出行,她排场之大,气派之足,动用人力物力之多,皆可以纳入后宫吉尼斯纪录。而且她花钱如流水,反正她不知道挣钱的辛苦,玉手一挥,撒落的是大把大把的钞票。这也怪不得霍皇后,她从小就在荣华富贵的环境中熏陶长大,“老毒物”霍显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她的为人和处世观
霍皇后的所作所为,汉宣帝怎么能忍受!但他也是个明白人,霍家的势力现在已摆在那里,谁敢摸老虎屁股,谁就得遭殃,包括皇帝也不例外。他知道此时和霍家“明斗”无异于鸡蛋碰石头,不可能有好果子吃。因此,他采用了韬光养晦的办法,表面上与霍皇后的关系很是亲昵,实际上却对霍皇后处处提防,甚至拒绝和霍皇后过夫妻生活。这样做的唯一目的就是防止霍皇后怀孕
原来当年落魄的汉宣帝刘询和许平君牵手步入红地毯后,第二年就有了爱情的结晶——刘奭。而许平君登上皇后的宝座后,迫于霍家的权势和余威,汉宣帝并不敢“越轨”再立刘奭为太子
没想到这一等,许皇后便一命呜呼了。没了许皇后,要想再立刘奭为太子已是难上加难。而汉宣帝不想让霍皇后怀孕,动机明显摆在那里,不想再生祸端。试想,霍皇后如果生了个儿子,本着子凭母贵的原则,将来自然得立为太子了。如果是这样,霍氏家族的独裁统治将会一直绵绵不绝地统治下去
于是乎,在这场有名无实的婚姻里,在长达三年的漫长岁月,我们的霍皇后都没有怀孕,更谈不上诞育嫡出太子
汉宣帝拒绝和霍成君同床共枕的同时,却把雨露广洒后宫其他妃妾。皇恩浩荡下,后宫惊喜连连:华婕妤、张婕妤、卫婕妤都先后为汉宣帝生下白白胖胖的儿子来
霍皇后对这样的“家务事”羞于向娘家人汇报,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吞,而“老毒物”霍显却天天盼夜夜盼,只盼女儿的肚子能争气,能早点儿为她生下一个外孙来。春去秋来,秋去春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她的外孙还没盼来,家里却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
霍氏家族的顶梁柱轰然倒塌——霍光去世了。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