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叛乱 逼上梁山

第九章 叛乱 逼上梁山 搞定英布后,至此早期封的王已差不多都被刘邦给干掉了。随即,刘邦把目光停留在了汉中三杰中的萧何和张良身上。汉中三杰,韩信论行军打仗的本领无人能相比敌,但在“明哲保身”上却和萧何、张良相差太远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三人在第一轮PK过后,韩信就不出意外地第一个被淘汰掉了。按照游戏的规则,接下来就是萧何和张良之间的PK了
萧何在楚汉之争中把后勤部部长当得好好的,为刘邦的最终胜利提供了最坚强、最有力的人力和物力支持。也正是因为这样,刘邦在建国后的分封大会上,把萧何排在第一的位置上
而张良虽然在楚汉之争中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但毕竟被韩信抢去了不少风头,相对于萧何和韩信的“举重若轻”,他显得有点“举轻若重”了
因此,在张良和萧何的个人PK中,很多人都会认为萧何的胜算大些。然而,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这一场PK最终的胜利者竟是张良。虽然张良在这场PK赛中根本就没有出招,但他却以武侠中的最高境界:无招胜有招,取得了胜利
自从刘邦建国后,张良就一直在家里练心法,练气功,练长生不老术,练升天入地之法,练盖世无双之神功。事实证明,他练的武功虽然不是天下最厉害的武功,但却是可以使他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绝招。他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视野广阔,料敌于先,从而占据了PK的制高点
而萧何等人都是在刘邦的猜疑下才出招,效果自然不可与其相比了。话虽如此,但招还是要出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场大PK中,萧何是如何出招的吧
为了取胜,从来不出手的萧何,一出手就不凡,连出三招,招招逼人,招招封喉,体现出一名出色“政治家”的修养和素质
第一招:妙计擒韩信。当初陈豨叛乱时,萧何还在帮刘邦修造皇宫,他只是停留在“国事,家事,事事关心”的分儿上,因此行军打仗的事他都可以只“闻”不管
但随着皇宫的修成,他还来不及享几天休闲的生活,吕后已开始母老虎发威了。在母老虎的威逼下,他不得已之下只好设计擒住了韩信,最终让他的PK对手减少了一个。也正是因为这样,萧何得到了刘邦的嘉奖:增封五千户食邑,特派五百人作为他的侍卫
赏五千户食邑我们很容易理解,钱财土地谁不希望越多越好?但特派五百人来做待卫里面就大有文章了。皇帝给我增加警卫那是为了我的安全着想啊!这是皇帝对我的关心啊!一开始,连萧何也这么认为。但他手下一个叫召平的人却对他进行了另一种解释,他说刘邦名义上加派五百人来当你的警卫员,是为了增加你的安全保卫系数,但实际上不是保护你,是疑心你,是监督你啊!召平的话让萧何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
第二招:倾家荡产支持刘邦平定英布的叛乱。萧何知道刘邦给他加派警卫员是“别有用心”后,便坚决辞让了刘邦的封赐。理由大抵是:现在国家正是用人的时候,怎么能因为我而浪费这么多人力资源
非但如此,听说刘邦要亲自带兵去平叛英布的叛乱时,他还倾家荡产地献出自己所有的家当充当军饷。这一招真够绝,刘邦对萧何的“识时务”大为满意。然而平定英布后,刘邦把目标又锁定在萧何身上。因为萧何的威望在京城一带太大了,大有盖过他这个真龙天子的态势。而这时的萧何也看出刘邦对自己投来的不善的眼神,于是他马上想方设法地去降低声望
别人是梦寐以求能得到一个好名望。而萧何却是想尽一切办法去降低自己的声望,由此可见“伴君如伴虎”并非空穴来风
萧何马上实际行动起来,他开始四处购买房子,而且均是赊账,从来没有付过钱。这种购买方式,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强买强卖了,等于是强霸了百姓的土地了。于是个别胆大的就告到刘邦那里去了
刘邦一听,笑了,这样的事对国家和朝廷没有一点损害,倒是把萧何廉洁奉公的名声给彻底毁了。通过这件事,萧何的声誉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刘邦的心里也得到了一些平衡。前面两招一出手,使得面临信任危机的萧何暂时得已进入“安全席”
第三招:建议长期荒废不用的皇家林苑借给百姓。也许是前面两招出得太漂亮太完美了,萧何的第三招马上又出手了,他的招式一招快过一招,令人叹为观止。把皇家林苑借用给百姓,让本来就缺田少地的农民能有田可种,有饭可吃,有衣可穿
这封奏书上报后,他本来认为通过这件事会使刘邦觉得自己对朝廷很忠心,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他的善举善过了头。刘邦看完奏书,脸阴得就像是要下大雨了,二话没说就叫人把萧何给绑了
萧何那是何等人物,大臣们见他被抓了,向刘邦去求情的人自然很多了。其中“最高人民法院”中的“院长”王恬王卫尉和萧何的关系最铁,他也向刘邦求情了。他到了刘邦那里,也不顾什么君臣礼节了,直接就问刘邦为什么要抓萧何
刘邦给萧何定的罪是:萧何接受商人的贿赂,替他们向朕要上林苑,讨好百姓,诽谤他人。王恬马上对刘邦的话进行了反驳,他提出了两个“凡是”:凡是对百姓有利的事都应该做,凡是对国家有利的事都应该做。这正是一个宰相的正直之处啊!陛下怎可疑心相国受了商人的贿赂呢?接下来他又像其他能言会道的说客一样,说出萧何当年在楚汉之争中如何如何有功。眼看他话匣子一打开就没完没了,刘邦没辙了,最后只得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放他还不成吗
就这样,萧何“二进宫”后,暂时又渡过了一个难关。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