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大:求仙,在路上

栾大:求仙,在路上 话说太子刘据被司直田仁以“牺牲自己来救别人”的大无畏精神放走后,带着两个儿子开始了漫漫逃亡路,翻过千层山,跃过万道水,到了湖县泉鸠里(今河南灵宝西部与陕西交界处的泉里村)
刘据到这里也不隐瞒自己的身份,直接告诉了他所遭遇的情况,事实证明,泉鸠里的人虽然少,但个个深明大义,听到太子声泪雨下的“表白”后,纷纷表示了对太子的同情和怜悯,更有甚者还流下了眼中多余的分泌物
结果,这个小山庄的人不但收留了刘据这几个“难民”,而且还免费提供吃喝拉撒。可惜这里乃是穷乡僻壤,一没交通优势,二没地理优势,三没特产,生活水平离“温饱”还差一大截,刘据等人的到来,无疑加重了他们的负担,但他们任劳任怨、日夜加班地编织草鞋,靠这个卖点儿钱来维持太子等人的生活
这样一来,太子心里就过意不去了。曾几何时,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曾几何时,他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拥有呼风唤雨的权力。现如今,他却靠这里的父老乡亲的“血汗钱”来养活自己
心怀愧意的刘据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写了一封信。这不是一封上访信,而是一封求助信,他想求助湖县一位颇有交情的“老相好”。以前刘据是太子,他所交的人不是达官显贵,就是富得流油的富翁。这位老相好便是属于后者,别的都嫌少,就是钱多
找这样的人打打牙祭,够刘据几个人吃上好几年。鉴于现在情况特殊,刘据又不好直接去投奔老相好,直接写信要点救济款无疑是最佳办法。然而,刘据不会知道,就是这样一封小小的信,让他走上了不归路
因为当时的条件有限,送信要经过很多“手续”,结果信还没送到老相好手里,风声早已传到了官府的耳朵里
“什么?泉鸠里来了几个来路不明的人?”这一份报告,引起了当地知县李寿的高度重视,此时追捕太子的通缉令已传遍五湖四海。他当机立断,连夜带领一群精兵强将进行了一次突然行动
小小的泉鸠里被大量的官兵围了个水泄不通。结果泉鸠里的村民和官兵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太子保卫战”。太子刘据也许是不忍看到官民“相煎”,于是他紧闭房门,用一条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官民的决斗,就好比是专业和非专业的比拼,结果毫无悬念,泉鸠里的全部村民以及太子刘据的两个儿子,用血淋淋的生命代价,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悲歌
提着太子刘据的人头,李寿笑了,笑得那样灿烂,笑得那样无邪,笑得那样不可一世。天上掉馅饼居然被他接到了,这意味着凭着这块馅饼,他的一生将有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
他马上派人快马加鞭去京城“报喜”。接到喜报的汉武帝非但没有喜,表情反而是:忧伤的泪直往下流
他痛哭失声,如果不是自己放不下“面子”,如果听从令狐茂的劝告,下令赦放太子,太子会有这样“尸首异处”的下场吗?人世间,有多少后悔可以重来呢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他不顾堂堂一国之君的身份,滴滴混浊的老泪掉落在案前令狐茂写的劝告书上
臣闻父者如天,母者犹地,而儿子好比是天地之间的万物。所以天平地安,万物才茂盛;父慈母爱,儿子才会孝顺。而今皇太子为汉家社稷的正式继承人,将承受万世的基业,担负祖宗的重托。江充,只不过是一介布衣,穷乡僻壤出来的无赖,陛下使他显贵,给他高官大权,而他竟迫害太子,栽赃陷害。而且这些邪佞之人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太子进则不能见到皇上,退则被那些乱臣贼子所围攻,他蒙受了冤屈却无法奏告,所以郁积愤怒之情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这才杀了江充。他心怀恐惧,所以子盗父兵,用以救难自保罢了。臣窃以为太子并无谋反之心。《诗经》上有一首《小雅·青蝇》是这样写的:绿头苍蝇真正讨厌,把它赶出篱笆外面。和善明理的正派人,绝不听信挑拨离间。从前江充陷害赵国太子刘丹,天下人有目共睹。现在江充又谗言挑拨皇上和太子的关系,激怒皇上。皇上偶尔疏忽,过度责备太子刘据以致派大兵围攻,由三公亲自指挥作战。智者不敢言,辩者不敢说,臣感到无限痛惜。愿陛下放宽心怀,慰平怒气。对亲人不要过于苛求,不必担心太子的错误,应迅速解除这么多守兵,别让太子在外面长时间地流亡,以致再误入奸人的诡计。臣一片忠心,谨在建章宫阙外待罪,昧死上闻
其实这是一封感人至深而又有理有据的信,它之所以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原因不是这封信写得不太好,相反是因为写得太好了,其中“太子进则不得见上”一句委婉地击中了汉武帝的软肋。汉武帝当时对这封上书评价很高:文辞优美,抑扬顿挫,好极了。但因为“恼怒”,他“追捕太子,无论死活,捕获者封侯”的命令依旧不变
也正是因为这样,太子才会这么快就死在一个小小的知县之手。然而,后悔归后悔,汉武帝擦干了眼泪,还得做一件事,就是对李寿的奖赏。君无戏言,不能不赏啊。结果李寿被封为邗侯。而身先士卒的张富昌因为第一个冲进房门,虽然没有救活太子刘据,但因为“踢门”有功,被汉武帝封为“题侯”,当真是名副其实啊。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