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人生得意须尽欢 爱也匆匆,恨也匆匆

第十四章:人生得意须尽欢 爱也匆匆,恨也匆匆 原来,黄巾革命后,汉灵帝在心灵受到了震动和创伤时,痛定思痛他的终于又来了个“难得聪明”了一回,“四步走”让这个原本笈笈可危的政权又得到了新的起色,特别是派出皇甫嵩、卢植、朱儁三剑,更是极为英明果断,三位绝世名将的联手,真可以用齐力断金来形容,在皇甫嵩和朱儁打败颖川的革命军后,卢植一路高歌猛进,成功的拖住了河北黄巾军的主力。而且还有将黄巾军首领张角一举击溃的机会
然而,事实证明,汉灵帝却的难得聪明只是光回路转的一现,因为,他很快又“糊涂”了,又“昏庸”了
让汉灵帝于不义的当然是宦官。原来,在黄巾军起义,汉灵帝恐慌恐恐怖恐怕之中立即召集群臣商议对策。结果皇甫嵩来了个挺身而出,提出了自己鲜明的观点:应该解除对党人的禁令,并拿出皇帝私人所有的钱财以及西园骥厩中的良马,赏赐给出征的将士
汉灵帝就这一事询问中常侍吕强,前面已经说过,吕强是宦官集团中屈指可数的“好人”,此时国家危乱之时,他自然支持皇甫嵩的观点,并且说了这样一句话:只有解除对党人的禁锢才能平息叛乱
对此,病急乱投医的汉灵帝终于是接受了皇甫嵩和吕强的建议,立马大赦天下党人,已经被流放到边疆的党人及其家属都可以重返故乡,征调全国各地的精兵征讨黄巾军
然而,和党人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的是宦官集团。这个时候,他们虽然没有能成功阻止汉灵帝解禁党人,但却把火发在了“叛徒”吕强身上。于是乎,在宦官集团“双子星座”赵忠和张让的带领下,联合夏恽等宦官对吕强来了个“落井下石”。使用的还是贯用伎俩:诬陷。“莫须有”的罪名有三
1、吕强与党人有勾结关系
2、吕强经常阅读《霍光传》
3、吕强的兄弟全都是贪官
面对宦官集团的诬陷,汉灵帝觉得吕强是十恶不赦的不法份子,马上上演的是两步走。先是派中黄门带兵包围了吕强家宅。然后再“请”吕强入宫
吕强见状,心里叹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该来的终究会来。嘴里说道:“我死之后,必有大乱。大丈夫要为国家尽忠,怎能去面对冤狱呢!
情知入宫没有好果子吃的吕强,选择了宁死不屈,宁死不辱,唱完自己的“绝唱”后,就选择了自杀
对此,赵忠、夏恽等人还是觉得不解恨,将诬陷进行到底:吕强畏罪自杀,这证明他的罪证确实有
对此,糊涂的汉灵帝再次上演两步走,一是逮捕吕强的亲属,二是没收其全部财产
也正是因为这样,党人虽然解禁了,但宦官集团通过铁腕,还是牢牢地把握了朝中的大权。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汉灵帝还是觉得宦官是最可信的人,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最可用的人。于是,在派出三剑客出征后,他马上派出由宦官集团组成的“督查组”,分赴到最前线去监督指导战斗,了解情况
而卢植就要上演对张角最后一击时,小黄门左丰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现在正是一举歼灭敌人的绝好机会啊。”眼看“钦差大臣”横行阻拦,卢植急道
“知已知彼,方能方战不殆。”左丰笑道:“这里的战局情况,且融我回朝通报太子,再做定夺。
“延误战机,这个损失你担误的起吗?”卢植吼道
“抗旨不尊,这个罪名你担误的起吗?”左丰吼道
卢植并没有左丰再争执下去,因为他很快被前来“劝架”的部将拉到一边去了
“将军知道左丰为何跟您唱反调吗?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卢植道,“他什么都不懂,只知道纸上谈兵罢了。
“纸上谈兵倒也罢了,还有一个很关键很重要的因素在里面。”部下直言不讳地道:“左丰没有别的爱好,唯一爱好就是两个字:贪婪。将军如果投其所好,送些金银财宝给他,自然什么事都没有了。如果不这样做,将军这番和他面对面的冲撞,他定会怀恨于心,到时候到皇帝身旁吹一下耳边风,那就吃不了兜着走啊。
“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卢植听了,拂袖而去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此,没有捞到一点好处,反而受了一肚子窝囊气的左丰前脚回到朝中,后脚就直奔皇宫,诬告卢植:通敌卖国,欲图不轨
这个时候的汉灵帝被黄巾军这一搅已是“风声猿鹤,草兵皆兵”了,听了左丰的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立马下旨革除卢植的乌纱帽,押进京城关入大牢受审。并且定了个“减死罪一等”,直到黄巾革命失败后,皇甫嵩等人为卢植辩冤,朝廷才又重新任用卢植的尚书官职。卢植临终前嘱咐儿子们,他死后只用布单裹体、土穴埋葬、不用棺椁,一切从简。他的儿子遵其遗嘱将他葬在涿州城东卢家泺附近
才兼文武的卢植生前曾校定《五经》、补续《汉记》,并著有《尚书章句》、《礼记解诂》,还写过数篇诔、表、记等文章。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化上的理念及建树,首先得到了史学家和政治家的赞扬,《后汉书》中称他既是大儒又是名将。曹操评价他“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清代学者朱筠赋诗赞扬卢植曰
扶风经学授康成,别有卢君得更精
弟子终能蜀国王,先生早与董公争
周身单帛仍埋骨,遣掾清醪漫辱名
后日纷纷祖勖偃,一官未觉北方荣。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