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伤逝 1、痛失重臣

第十六章 伤逝 1、痛失重臣 自从永徽元年王皇后将武曌重新召回后宫后,武曌就立即赢得了李治的宠爱,王皇后重新上位的梦想被彻底粉碎,而接下来的一系列事件,最终导致王皇后失去后位,以至于让李治成功利用这个事件一举铲除了长孙无忌的专权集团
永徽二年,武曌被册封为昭仪(正三品),比皇后只差两个品级。永徽三年,武曌生下了她和李治的第一个孩子,取名叫李弘
如果说先前的宠爱、地位的提升,还能让王皇后可以容忍的话,那么当武瞾生下龙种后,王皇后真的坐不住了。因为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社会里,女人如果不能生孩子,则意味她将被彻底打入冷宫
年轻、漂亮、出身名门世家这是王皇后的优势,但据史料记载:“后不能曲事上左右,母魏国夫人柳氏及中书令柳奭入见六宫,又不为礼。”也就是说王皇后的家族仗着自己是名门望族,很是傲慢,不将六宫之人看在眼里。王皇后也许正是受家庭遗传因素的影响,性格上有所缺陷,才导致不受李治的待见
正所谓成也贵族,败也贵族
优势与劣势并存,在与武瞾的较量中,王皇后并没有彻底失去机会,当然对于这对冤家来说较量才刚刚开始
在武曌的心中,其实早已经为自己定下目标,那就是直指皇后之位,当然她也明白虽然自己现在很受皇帝的宠爱,虽然王皇后的劣势明显,但自己必须要稳扎稳打,因为宫廷斗争不能犯任何错误,只要犯下一个很小的错误,也许永远就不会有重来的机会
所以王皇后不待见的人,武曌对她们很友好。王皇后不亲近的人,武曌想方设法的营造亲近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这个进宫不久的武昭仪远比那个王皇后和蔼可亲的多,相信大家对武昭仪的良好印象也会传到李治那里,武昭仪在皇帝那里更加赚足了印象分
稳扎稳打这是必须的
但为了尽快达到自己心中的理想,有时可以不择手段,王皇后可以利用我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我为什么就不能呢
武曌在寻找机会,不久她真的找到了
虽然有些残忍
永徽五年,武曌再一次为李治生下了孩子,这回是个公主。虽然王皇后和武曌不断暗战,但表面上还是要保持一团和气,为了显示出贵为皇后,母仪天下的风范,王皇后决定前去看望武曌和小公主
此刻王皇后一定想不到,前方等待她的将是万丈深渊
当王皇后来到武曌的寝宫后,按说武曌应该出来迎接才是,但诡异的是此刻武曌不知道去了哪里,对于这一切王皇后并没有在意,而是径直走到小公主熟睡的床前,将小公主抱起来仔细端详
“如果我要是有这么一个孩子该有多好啊!”王皇后不禁触景生情,作为皇后她已经到了一个女人奋斗的顶点,但是作为女人她有着无尽的遗憾
女人这辈子的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
我的回答是:身为母亲的责任感
王皇后的眼眶湿润了,她轻轻的将小公主放在床上,转身离去
不久,后宫起了轩然大波,武瞾的新出生的小公主死了!死了?没错!就在王皇后离开武曌的寝宫之时
当武瞾回到后宫发现小公主已经断气时,不禁嚎啕痛哭,随后立即上报皇帝李治,说是王皇后害死了小公主,当然她的理由很简单,王皇后是最后一个看见小公主的人
当李治得到消息后,首先表现出了极端的愤怒,但是冷静下来思考又不太相信王皇后真的害死了小公主,武昭仪痛失爱女的心里可以理解,但王皇后出身名门世家,虽说性格上有缺陷,但不至于做出如此下三滥之事
那我们不禁要问,小公主真的是王皇后害死的吗?虽然史料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我通过分析,觉得这事儿有些不靠谱
王皇后并不是白痴,如果真的要害死小公主,有必要孤身一人前往武昭仪那的寝宫里行凶吗?虽然武昭仪不在,这是她绝好的下手机会,但这样一来反而把自己置于不利境地,因为当时只有她一人在场,等于不打自招
千百年来,很多史书都把小公主之死说成是武瞾为了夺到皇后之位,而亲手掐死小公主然后嫁祸于王皇后,对于这种说法虽然不能全部认可,但至少武瞾是嫌疑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联系她后来杀兄、逼子、大肆屠杀李唐皇室成员等行为来看,说武瞾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也不为过,原因只有一个,武瞾是个极度热爱权利的人,以至于有些变态
14岁进宫,经过13年的努力,依然原地踏步。虽然攀上了李治这颗大树,但在李世民死后却不得不出家为尼。如果没有王皇后和萧淑妃之争,恐怕这辈子她都将与青灯古佛为伴,所以当抓住救命稻草后,武瞾当然不能轻易松开它,凡是挡在她前面的障碍,她发狠的全部除掉,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到达自己的目的,她可以不择手段。这正像她后来巩固自己的权利一样
权力,这是我生命中的永恒主题,是我挥之不去的神的印记
小公主死了,除了武瞾无法辨别真假的伤心之外,皇帝李治心里也很不好受,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在李治的脑海中反复思考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和王皇后的感情问题,作为君临天下的皇帝,思考这个问题除了纯感情因素之外,还必须要考虑政治因素
王皇后和李治感情不和,而恰恰武昭仪现在和李治很是如漆似胶,所以不经意间在李治的心中有了废掉王皇后,改立武昭仪为皇后的想法
皇帝有了这样的想法,一纸诏令下去不就齐活了
事实上,远没有这么简单。可以说李治有这样的念头是有着逐渐形成过程的,小公主之死其实是个导火索,而真的要实现废王立武,远不是李治一个人说的算的,李治还必须考虑朝臣的态度,长孙无忌就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所以此刻在李治的心中,形成了一个念头,利用废王立武这个机会,尝试从舅舅手中夺回自己应有的权利
值得一说的是,这是李治内心深处隐秘的想法,当时所有人都不知道,即使武瞾也不例外。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