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一提起周亚夫的大名,大家都不会陌生。这个当年在细柳因为“实战演习”被汉文帝赏识,认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将才。汉文帝在托孤时,周亚夫成了“托孤三人组”中的一员,由此可见汉文帝对这个年轻少帅的器重。事实证明,汉文帝果然料事如神,因为他的“天下如有变,可将兵权交与周爱卿”之遗言如同历史的“推背图”一样,精准得毫无差错。周亚夫也不负汉文帝重托,救国家于危难之时,平七国之乱于数月之间。这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周亚夫,此时的大汉皇朝早已“国将不国”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周亚夫一路青云直上,从太尉到丞相似乎只在弹指一挥间。这也正印证一位看相先生对其的预言。据传,周亚夫年少时,曾有一位相士对其发出这样的预言:“你一脸富贵之相,将来定会出人头地,出侯入相,前程不可限量。
如果仅仅是这一句,那么周亚夫肯定会对这位相士感恩戴德,但就在周亚夫要对这位慧眼识丁的相士俯首而拜时,相士又说了一句话。如果说前面一句话让周亚夫听了心里比吃了蜜糖还要甜的话,那么后面这一句就如同突然掉进了万丈深渊一样冷如寒霜
“你虽然是大富大贵之命,但,可惜……晚节不保……”相士直言不讳地道
“此话何解?”周亚夫惊问道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可你到晚年不但会‘饿其体肤’,而且你还将会被活活饿死。”相士道
“既然你说我将来是封侯入相的命,又怎么会饿死呢?”周亚夫冷笑一声,改对相士的“伏地而拜”为“冷笑而别”
然而,周亚夫不会料到,那个被他认为纯粹是“满嘴胡言”的相士竟然一语成谶,周亚夫最后果然是被饿死的。按理说,周亚夫现在已是丞相,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又怎么会被活活饿死呢?我们且来看历史的进程就知道了
话说刘彻最终战胜所有强敌、夺得太子之位,而刘彻上任后,周亚夫马上面临信任危机。原因有三
1.汉景帝对周亚夫“器重”变成了“累赘”。周亚夫因为在太子问题的立场上的不坚定,给汉景帝留下了“不良”的印象;再加上周亚夫在七国叛乱上的“功高”,早已有“震主”之嫌。也正是因为这样,汉景帝对周亚夫已由当年的“器重”变成了此时的“累赘”
2.王皇后对周亚夫由“崇拜”变成了“忌恨”。王皇后为了打败栗妃、争夺皇后一位,为了使儿子刘彻争夺太子一位,可谓做到了“忍气吞声,不耻卑辞”。她卑辞的人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周亚夫。鉴于周亚夫在朝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第一次立储会时,王皇后千方百计地拉拢和结交周亚夫,但周亚夫在随后的第二次立储会上的反戈倒向,站在窦太后一边支持刘德,因此,当王皇后最终夺得太子争夺战的胜利后,对周亚夫也由“崇拜”变成了“忌恨”
3.窦太后对周亚夫由“期待”变成了“迁怒”。窦太后本来可以冷眼笑看宫中的太子之争,但为了儿子梁王能成为太子,她还是选择了出击。最后机关用尽,却还是功亏一篑,败在了王皇后的“九阴白骨爪”之下。梁王败了,但却把这笔仇恨记在了周亚夫身上,再加上七国叛乱时,周亚夫“见死不救”,刘武对周亚夫可谓是恨之入骨。于是乎,刘武常常在汉景帝和窦太后面前说周亚夫坏话。种种原因,使得窦太后在这个在朝中享有“特权”的重要人物由“期待”变成了“迁怒”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因为这三“管”齐下,周亚夫的失宠自然也在情理之中。按理说周亚夫如果头脑稍微再清醒一点的话,完全可以对国家大事“听之任之,随波逐流”。反正他可以在他还在丞相的位置上时,做一天丞相敲一天钟,得过且过就行了。这样既不会招惹汉景帝对他的“怨气”,也不会被王皇后抓到“弹劾”的把柄。然而,周亚夫就是周亚夫,如果让他坐在丞相这个位置上,只拿工资不干活,他有三个字要说:办不到
好了,既然你这么喜欢干活,那你干你的本职工作就行了,但周亚夫可不这么认为,不但本职工作要干好,连分外的事也要“插手”。这不,这一插便插到了汉景帝头上来了
想必大家都还记得那个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铁哥们儿卢绾。刘邦晚年因为头脑糊涂,听风便是雨,把屠刀伸向了这个铁得不能再铁的好哥们儿,最终迫使燕王卢绾逃到匈奴当“汉奸”去了。卢绾客死他乡后,他的后人却日思夜想回到祖国,汉景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43年),卢绾的孙子卢它人终于忍无可忍,选择了“回归”
面对卢它人等人的回归,汉景帝表示很欢迎,并且为了让那些“海外”游子都能识途而返,早点回归祖国,决定对卢它人等人进行封侯的奖赏
按理说这是汉景帝的一种策略,但我们的周亚夫却不干了,他有话说了。他说:这些人是叛王之后,怎么能封侯呢
汉景帝就说了:他们是识途而返,得给他们一点甜头以安其心啊
周亚夫反驳道:抛开他们先祖叛王的身份不谈,此次他们叛主来降,不忠不义,这样的人怎么能再封侯呢
汉景帝无言以对,但对周亚夫来了个“怒目而视”表示“愤恨”。随后,汉景帝用实际行动证明,此时周亚夫的话如同放了屁一般没分量,卢它人等人被封为侯
通过这件事,周亚夫终于清醒了自己在朝中所处的尴尬位置,说白了他此时空有丞相之位,却无丞相之实权了。为了表示自己最强烈的抗议,周亚夫马上提交了辞呈,以这种方式来逼宫。他满以为汉景帝念在他当年立下赫赫功劳的份儿上,定会极力挽留,然后再对他“另眼相看”,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汉景帝听说他要辞职回家,几乎连头都没有抬一下,就批下了两个字:同意
可怜的周亚夫还没有到退休的年纪,就这样在阴差阳错中“内退”了。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