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_1

以德报怨 刘炟匆匆地走了,他挥一挥衣袖,没有带走一片云彩。只有十岁的太子刘肇挥一挥鼻涕,不曾流下半滴眼泪,开始了他的皇帝之旅,一跃成为东汉和帝。而窦皇后挥一挥发髻,理所当然地坐上了皇太后的宝座。从此,处理政务的大权便落到了她手上,书面用语叫摄政
窦太后临朝摄政,窦氏外戚势力再度卷土而来。窦宪以侍中的身份,入宫主持机要,并负责向宫外宣布、传达太后的命令。此后,窦笃出任虎贲中郎将,窦景、窦同为中常侍。窦家兄弟全都在接近皇帝、皇太后的显要位置上,窦家的狐朋狗友们也都回来了,当真验证了一句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特别是窦氏外戚势力的带头大哥窦宪,刘炟在的时候,就敢强占沁水公主的园林,现在刘炟这个绊脚石不在了,窦太后集朝中大权于一身后,他又恢复了本来的面目,开始了复仇之旅,变得更加变本加厉
眼看窦氏外戚目空一切,无法无天,这时,窦宪的党羽崔骃以委婉的口气对窦宪进行了劝诫——八个字: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崔骃,字亭伯,涿郡安平人,十三岁就能通晓《诗经》《易经》《春秋》,博学有大才。崔骃尽通古今训诂百家之言,会写文章,这种人才,据说上百年才能出一个。正如崔骃自己后来所写的《四巡颂》的诗句“众多无穷,各有所得。彼采其花,我收其实”一样,崔骃年轻时游历到太学,与班固、傅毅齐名。常以钻研典籍为业,不谙做官之事。当时有人讥笑他太玄静,以后会有名无实
元和元年(公元84年),崔骃同鲁国人孔僖互相切磋,谈论汉武帝刘彻时说:“孝武皇帝刚做天子的时候,能够尊崇信奉圣贤之道,可过了五六年,就认为自己已经胜过文帝、景帝时期了。尔后,就任凭自己的意愿行事,而忘了从前的善政。”谁知这两个人对先帝的议论,被隔壁房间的太学生梁郁听见了。梁郁为了“前途”着想,便上书告发说:“崔骃、孔僖诽谤先皇帝,实际是在讽刺讥评当朝的时政。”这可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收到告状信的部门不敢怠慢,赶忙把这个案子交给主管的官员去审理
眼看“东窗事发”,本着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原则,崔骃便主动前往办案的官员处承认错误,接受审查讯问,以图从轻处理。对此,孔僖却不苛同,他说: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于是,直接向刘炟上书为自己辩解。他的奏章虽然不长,但以自问自答的方案从三层方面进行阐述,条理分明,入木三分,铿锵有力
一是什么叫诽谤。自答:以不实之词毁人。引用的格言是:“大王若以此不信,则小者以为毁訾诽谤,大者患祸灾害死亡及其身”(《韩非子·难言》)
解析:凡称之为诽谤的事,是指实际并无此事,而是虚构加以诬蔑的。至于像孝武皇帝,其政治的好坏,已经明白地记载于汉史之中,就像日月一样坦荡。而臣下所议论的,都是史书上记载叙述的事实,不是凭空虚构的诽谤
二是诽谤什么?自答:怨望。引用的格言是:“国家空虚,天子之兵四至,众庶诽谤,诸侯不誉”(《吕氏春秋·不屈》);“无使贤人伏匿,则痹不作。无使百姓歌吟诽谤,则风不作”(《韩诗外传》卷三)
解析:凡为皇帝者,是好是坏,天下人没有不知道的,因为他所治理的社会的优劣摆在那里,所以不能以此来惩罚、诛杀人。况且陛下即位以来,政治教化没有过错,而对百姓的德政和恩泽却增加了很多,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臣下为何独要借古讽今呢?假使臣下真有什么对朝政的批评,如果批评得对,那就应当改过;就算是批评得不当,也应该包涵宽容,又何罪之有呢?陛下不去研究治国大略,不去为自己做深远的计划,只是大搞个人忌讳来使自己心意畅快。臣等受诛,死就死了,环顾天下之人,必将会因为此事反视反思,而改变想法,会以此事来窥探陛下的心思;从今以后,就是看见不对的、不可为的事,终将没有人再说话了。齐桓公能亲自揭露其先君的过错以问计于管仲,然后使群臣能尽心尽意,而如今陛下却想为十代之前的武帝来避讳很远的事实,岂不是与齐桓公的做法不同吗
三是如何避免诽谤?自答:进谏。引用的格言是:“其所以莫敢告者何也?亡养老之义,亡辅弼之臣,亡进谏之士,纵恣行诛,退诽谤之人,杀直谏之士”(《汉书·贾山传》)
解析:臣恐怕负责审查的官员不问是非曲直来构陷臣下,使臣含恨蒙冤而不能自辩,这必将会使后世议论历史之人,随意用此事拿陛下来打比方,这也是无法让子孙来掩饰的一件事。现在,臣恭谨地前往宫阙,伏在坍下,等待重诛
刘炟看到这份奏章后,立即下诏停止对此事的审问,并任命孔僖为兰台令史(图书管理官,在皇帝和群臣之间行使“监察”和“上传”的职能)
刘炟看中的就是孔僖的自辩能力,这样的人才,用来对付窦宪应该是不错的材料啊。于是,刘炟不罚反而重用孔僖
而主动自首的崔骃最终也是无罪释放,但关键时刻却是窦宪帮了他一把。从此,崔骃便倒向了窦宪的怀抱。据说崔骃第一次去拜见窦宪时,窦宪听到崔骃来了,慌忙地拖着鞋子到门口迎接,待为上宾。“屣履迎门”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缘于感动,崔骃毅然投靠到窦宪门下,做了窦宪的门客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一向利令智昏的窦宪,对于崔骃的劝诫却从善如流。窦宪考虑来考虑去,觉得自己需要培养一个“枪手”,关键时刻能替自己做一下挡箭牌
很快,窦宪把目光瞄准在了邓彪身上。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