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时分

梦醒时分 话说冯奉世身居要职,女儿又成了后宫的新宠,冯家振兴已成必然的趋势。宦官派的掌门人石显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拉拢冯家为己用是当务之急啊
想拉拢冯家,石显根据形势走的是“政治路线”,冯奉世的小儿子冯逡成了他下手的“目标”。冯逡当时的职务是谒者,石显在汉元帝面前鼎力推荐他为侍中(皇帝的近臣)
按理说,冯逡应该会对石显的善举感激才对,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冯逡非但不领情,反而在汉元帝召见他时,怒述石显专权,误国误民,左一句奸臣,右一句阉党,大有骂不惊人死不休之英雄气概
我是来考察你的,不是叫你来谏见的,汉元帝眼看冯逡如此放肆和不识时务,震怒之下当场将冯逡贬为一文不值的郎官
石显得知后,拍手称快。从此,他断了与冯家“结缘”的想法,彻底“结怨”了。石显和冯家的事还没完全搞定,又一个头疼的人物出现了,这个人的名字叫——京房
京房,顿丘人(今河南省清丰县西南),他的官职也是郎官,和冯逡同为郎官,但他显得与众不同,因为他擅长“易经”。一天,汉元帝百无聊赖,便把他叫去谈经。事实上,京房对石显等宦官派专政朝纲很不满,为了启发汉元帝,他没有讲《易经》,而是讲国事
“陛下知道周朝幽王和厉王灭亡的原因吗?”京房的第一问出炉
“幽王和厉王任用奸佞之臣,想不亡国都难。”汉元帝从容地回答
“他们两个为什么要重用奸佞之臣呢?”京房的第二问出炉
“那是因为他们误把奸佞之臣当成贤人。”汉元帝淡定地回答
“你怎么知道他们是小人,而不是贤人了呢?”京房第三问出炉
“如果是贤人,国家就不会陷入危乱之中了。”汉元帝淡然地回答
“既然重用贤人能治好国家,重用奸佞之臣会使国家陷入危乱之中,那么,幽王和厉王为什么不重用贤人,而重奸佞小人导致自取灭亡呢?”京房第四问出炉
“从古到今,乱世之主往往是因为用人不贤而导致亡国的。”汉元帝淡雅地道
“齐桓公和秦二世也常常讥笑幽王和厉王昏庸,可他们两个一个重用竖刁,一个宠信赵高,最终使国家灭亡。他们为什么不引以为戒呢?”房京的第五问新鲜出炉
“不是明主很难察觉到的。”汉元帝淡静地道
“春秋二百四十多年里,出现过很多次灾异的怪现象,这是老天爷做出的警示,现在陛下即位期间,灾异频繁,陛下认为这是盛世还是乱世呢?”房京的第六问连环而发
“乱极,乱极,乱极之世也。”汉元帝幽幽地道
“陛下现在认为朝中有奸佞小人吗?”房京的前六问只是铺垫,第七问才是真正的目的
“朝中应该没有奸佞之臣,如果有的话,我怎么会重用他们呢?”汉元帝坚定地道
对话到此戛然而止,京房原本以为这么直白地相问,汉元帝肯定会茅塞顿开,翻然醒悟,然而汉元帝的回答让他彻底找不到北了,看来汉元帝不但是“当局者迷”,而且迷得很深很深,已无法自拔。作为“旁观者清”的京房除了叹息外,只能无语问苍天了
京房原本以为他这么煞费苦心地相劝,汉元帝迟早有一天会醒悟过来的。然而,事实上这只是他一相情愿的想法,接着他马上就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原来直言相谏是要付出代价的
不久,他就被汉元帝直接请到偏僻荒野的魏郡去当太守了。然而,汉元帝并没有就此忘了京房,一个月后,京房又被汉元帝“请”回京城来
这个“请”字之所以带引号,那是因为京房这回来也得来不来也得来,原因是被武士抓着,身不由己
这里得提一个人,那就是京房的准岳父张博。张博是淮阳王刘钦的舅舅,京房因为精通《易经》很得张博赏识,便主动招他为女婿。因为身在官宦之家,张博闲时也总喜欢和外甥刘钦谈论朝廷中的事情,一个爱说,一个爱听,关系自然升级了,不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而是铁得不能再铁的铁哥们儿了
一次,张博对刘钦说:“朝中现在没有贤臣,天灾又接连不断地出现,大王应该顺应天时而出山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希望你能入朝辅助皇上。
甜言蜜语谁都爱听,刘钦是人,而且是个不凡的人(汉宣帝最宠爱的儿子),他对这样的话自然更爱听。张博随即提出他亲自去长安去走一趟,打通门路,把刘钦直接推销到汉元帝身边去当“首辅”
刘钦对这样的提议自然“欣然”了。左一句有劳你了,右一句辛苦你了。张博直到这时才亮出撒手锏:“要想升官,红包拿来。”他索要活动经费五百斤黄金。大家看到这里,总算知道张博这个人的本质了吧——坑蒙拐骗
然而,早已被张博吹得云里雾里的刘钦,二话不说,就把黄金交上了。张博拿了钱,只好硬着头皮去长安。去也匆匆,来也匆匆,回答却一点儿也不匆匆,而是有模有样、有板有眼:“已打通朝中重臣石显,你整理好行李,随时准备上京。
张博原本以为拿着公款去长安旅游了一回,神不知鬼不觉,只感叹这年头的钱实在好挣。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到长安虽然毫不显眼,但引起了一个人的高度重视。这个人就是宦官派的掌门人石显石大人。这个石显自从从小道消息知道京房和汉元帝“房中对”后,对京房恨之入骨。虽然只凭他一句话,汉元帝就把京房调到外地去了,但对于眼里容不下一粒沙的他来说,不把京房置于死地,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正在此时,他的老丈人张博的出现,石显自然不会视而不见
于是知道事情真相的石显,马上就向汉元帝进行了告发。汉元帝一听紧张得要命,马上以“诽谤罪”、“大逆不道罪”“以下犯上罪”将张博三兄弟全部捉拿入狱,与此同时,受到牵连的还有他的女婿京房。他的罪名是“翁婿狼狈为奸,欲谋不轨”,结果全部被斩首示众
石显的目的终于达到了。刘钦眼看事情闹大,立马上京城来了个“负荆请罪”。汉元帝见他认罪态度良好,再加上血脉相连的亲情关系,开出口头警告,并没有追究连带刑事责任。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