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反击

太子的反击 刘旦把“邪恶”的目光停留在上官桀身上,是有原因的:霍光和上官桀面和心不和
事情是这样的,上官桀的儿子叫上官安,他娶了霍光的女儿为妻。两人是“亲家”。关系也很融洽,但随着上官安的女儿的出生,一切都改变了。两个“亲家”到最后竟然来了个反目成仇
上官安生的这个女儿不但漂亮,而且聪明伶俐,当真是集才貌与智慧于一身。有了这么一个好女儿,上官安就有想法了:要是能把自己的女儿纳入后宫,将来当上统领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皇后那多好啊
然而,上官安的“痴心妄想”很快就被人泼了一盆冷水,泼他冷水的不是别人,而是他的“岳父”霍光。霍光反对外孙女入宫的原因一是外孙女年龄太小,二是后宫的水太深,这浑水最好别去趟的好
遭到岳父当头一棒的上官安并没有灰心,他又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丁外人。上官安开门见山地对丁外人说了一句这样的话:“你要是能帮我的女儿当上皇后,我上官家一定不会亏待你,将来一定会让你娶公主封侯爵。
丁外人一听大喜,上官父子现在都在朝中当大官,如果再加上皇后做金牌后盾,实现这两个梦想只是朝夕之间的事啊。于是,他以后总在鄂邑公主那里吹枕头风。事实证明,温柔帐里的枕边风最有效。果然,鄂邑公主不久就以皇帝名义下诏召上官小姑娘入宫为婕妤,一个月后立为皇后,年仅六岁
那么,这个丁外人又是什么来头,他和鄂邑公主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里不妨简单地来说说
前面已经说了,霍光在汉武帝死后,所做的四件实事中,就有一件是接刘弗陵的姐姐鄂邑公主入宫来照顾他的起居。意思很明显,鄂邑公主以后是既当刘弗陵的“姐”、又当“妈”的双重身份了。照顾皇子,将来皇子临政,怎么会亏待自己呢?鄂邑公主自然是一百个同意了
当然,霍光之所以钦定鄂邑公主为新皇帝的“母后”,原因是没得选。汉武帝有六个儿子,也不知是不是本着男女平等的计划生育原则,总之,他的女儿不多不少也正好是六个。除了卫皇后所出的卫长公主、诸邑公主、石邑公主,还有阳石公主、夷安公主以及鄂邑公主。到刘弗陵即位时,只有鄂邑公主还活着。不选她为“母后”还选谁
接到霍光的“调令”,鄂邑公主在答应的同时,还说了一个条件:她得带一个随从去
霍光说:带女同伴行,带男同志不行
鄂邑公主说:她非男同志不带
霍光左右为难地思考了半天,最后痛苦地咬咬牙,点头说,行,只要你好好照顾好皇上,我答应你的要求
就这样,鄂邑公主把情人丁外人带入了宫中。原来鄂邑公主早年嫁给盖侯王信为妻,但王信是个短命鬼,鄂邑公主年纪轻轻就守活寡,自然耐不住寂寞,结果就来了个红杏出墙,引鄂邑公主出墙的人就是盖侯门客丁外人
这个丁外人天生就有两大优势:一是年轻,二是帅。据说那长相跟潘安有得一比了,尽管地位低微,但这样的美男子去勾引“蠢蠢欲动”的鄂邑公主,自然是手到擒来、弹无虚发了
一个你情,一个我愿,两个干柴烈火一点就着。霍光请鄂邑公主入宫照顾幼皇帝,按理说是天大的好事,但鄂邑公主高兴之余也有忧愁,那就是去了宫中,丁外人怎么办,难不成幽个会偷个情还得从宫中跑到盖府来?也正是因为这样,鄂邑当“母后”前,底薪待遇等什么要求都不提,只要求让她把情人丁外人带进宫
霍光眼看鄂邑公主陷入“情网”不可自拔,完全不把丁外人当“外人”看了,他知道此时如果棒打鸳鸯,非但起不到什么效果,而且还会得罪鄂邑公主。最终霍光本着“舍不得男人套不住鄂邑公主”的原则,痛苦地答应了她的请求
从此,宫中多了这样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鄂邑公主在负责幼皇上刘弗陵起居饮食时,一个小白脸的男人为鄂邑公主负责饮食起居,两人双宿双飞,俨然一对恩爱夫妻
也正是因为这样,上官安的“想法”在遭到岳父霍光拒绝后,马上把目光转向了丁外人身上,并且许下了“共繁荣”的承诺。搞定了丁外人,也就等于搞定了鄂邑公主,搞定了鄂邑公主也就等于搞定了皇上。结果正遂上官安所愿,他的女儿以年仅六岁的最小年龄成功登顶皇后宝座,一举打破最小皇后的吉尼斯纪录
一荣俱荣,上官安的女儿升为皇后,他马上也得到了迁升令,被升为车骑将军
上官安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站在人生的风光处,饮水思源,并没有忘了挖井人丁外人。他多少次找到岳父霍光大人,在他耳边吹着“丁外人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忠诚,如何如何善良,如何如何劳苦功高”的风,无非是想岳父帮一下忙,给丁外人一官半职什么的
霍光本来就对女婿公然违背他的意愿把外孙女送到宫中大为光火,但眼看生米已煮成熟饭了,他也无可奈何。此时听女婿的意思,是想把丁外人封王封侯,他不干了,对着上官安就是一阵狮子吼,你小子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了,丁外人的事关你什么事,用得着这般瞎操心吗
上官安眼看自己搞不定岳父,马上搬出了老爹上官桀来。上官桀和霍光不但是儿女亲家,还是莫逆之交的“同事”(同为五人帮的成员),两人的关系自然非同一般,据说有时霍光休“公休”、“病假”之类的,就由上官桀代为处理一些事情
按理有了这两层关系做保障,上官桀一出面,霍光没有不答应的理由。不看僧面看佛面,女婿的面子可以不给,但亲家公的面子却不得不给。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次在丁外人的事上,霍光像是吃错药的蚂蚱,一条道上走到黑
“高祖当年有令,非有功之臣不得封侯,非刘氏子孙不得封王。不知道这位丁外人符合其中哪条?”被上官父子逼急了的霍光大为光火地来了这样一句怒气冲冲的话
上官桀哑口无言,丢不下面子的他来了个拂袖而去,结果是两人因丁外人的事反目成仇,成了不折不扣的“外人”。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