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君临天下

6、君临天下 前边我们说过贞观之治之所以在历史长河留下光彩照人的一页,其中形成的诤谏之风功不可没,武瞾当权时,虽然无法和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相比,但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言路畅达
知人与纳谏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称得上知人善任的皇帝大都能够兼听博采,广开言路,充分发挥贤才的作用。在这方面李世民固然是做得十分突出的,他采取了诸如使谏官随宰相一起入朝议事、重赏进谏官员、鼓励官员直谏等许多措施,使朝廷内部十分开明,言论相对自由
武瞾当年在李世民身边做才人的时候,也经常能够听到李世民接纳直言进谏的事例,潜移默化中肯定会受到影响,以至于若干年后依然记忆犹新,为她执政时,实现言路畅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从性格上说武瞾不像李世民那么宽容、豁达,而是有些固执,甚至是独断专行,但她并不是个不能接受谏言的人,这一点从后来她采纳很多朝臣关于立嗣问题的进言就可以看出来。大臣的进谏如果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帝国稳定,她还是很愿意接受的
宰相刘仁轨曾经向武瞾上了一道奏疏,其中引述了西汉吕后的所作所为引来后世的耻笑和诛吕为汉朝带来的祸患的事,劝武瞾引以为鉴,而且奏疏措词很尖锐,提出的问题也切中要害,让武瞾沉思良久
自从白江口一战成名后,刘仁轨一路升迁,这些年由于年事渐高,武瞾不再让他参与军队之事,专门留守长安,负责全城的管理事务。刘仁轨在奏疏中提到的问题,恰恰是武瞾最不愿意看到面对的,虽然刘仁轨没有丝毫的异心,但如此表达方式,还是让武瞾心里有些不爽。而刘仁轨这次上这道言辞激烈的奏疏,事实上除了性格因素之外,也是有意辞去官职,回家养老
武瞾明白刘仁轨奏疏所要表达的意思,无非是说现在的朝廷和当年吕后在的时候差不多。刘仁轨虽然没有不臣之心,但武瞾看的出言语暗含讥讽,虽然心中不爽,然而武瞾并没有发怒,因为她知道这是一个忠心老臣一片肝胆披沥之词
都知道忠言逆耳利于行,但能接受逆耳忠言的人其实并不多。而能够接受的,大多都是不凡之人
李世民是其中的一个,武瞾也是
在看完奏疏后,武瞾立即下令嘉奖刘仁轨,这和她对待那些政敌的态度完全不同。而且让武承嗣带着玺书亲自到长安慰劳刘仁轨。自此之后,一直重用刘仁轨,刘仁轨逝世后,武瞾废朝三日,让留守长安的京官全部前往吊唁,并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
武瞾重视刘仁轨这样老臣的谏言,同样也虚心听取年轻谏官的意见
右补阙朱敬则在酷吏横行的那段日子里,曾经上书武瞾,他指出现在天下太平,不应该在实行严刑峻法,秦朝在战国时采用严刑峻法是为了巩固国之根本,排除私人势力的干扰,结果国富民强,终于一统天下。可是在统一之后,秦朝仍沿用旧策,所以国家很快灭亡。他希望武瞾能够引以为戒,及时改变法度,广布恩德,使天下人消除恐惧
朱敬则的奏疏刚刚递上去,就得到了武瞾的重赏
武瞾对官位品阶并不高的朱敬则给予了赞美之词,并且提拔他进入宰相班子,自此之后每逢朝廷决策之事,武瞾的身边都少不了朱敬则的身影
重视老臣的谏言和充分吸取年轻谏官的意见是武瞾的特点,在她看来只要对国家发展有利、能够巩固自己的权位,站出来直言进谏的人是不分年龄的,同样官职也不分品级
天册万岁元年(695年),武瞾接到了嘉县主薄(九品官)刘知几的奏表。一个小小九品官上的奏表,女皇会重视
答案是:没错
武瞾并没有轻视这个位卑职低的地方官的走镖,相反在接到奏表后,却认认真真的读了起来
当武瞾细细品读字里行间时,不由得发出了钦佩之情,因为刘之几在奏表中提出了四个颇有见地的意见
1、赦令不可太滥(防止坏人、恶人有可乘之机)
2、不要随便提拔官员(防止“东郭先生”混入朝廷
3、淘汰朝廷冗员,截至恩赏(避免混吃混喝之人,占着茅坑儿不拉屎
4、地方州县官员不可调动频繁(避免地方民事产生混乱
应该说作为一个地方九品官员,能够提出从朝廷最上层到地方基层一整套完整的建议,不能不说是个难得的人才。并且意见是中肯而切中时弊的。当然对于这样的人才,武瞾是不会错过的
在读过奏表之后,武瞾采纳了刘之几的谏言。不过对于刘知几而言,好运才刚刚开始
圣历二年(699年),刘知几被武瞾调进了长安城,奉命和其他官员一起编撰一部融合儒、释、道三教典故的书籍《三教珠英》。在刘知几等人近两年的努力下,这本书终于修成,而刘知几也凭借这本书在两年后进入了国史馆,先后担任著作左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等职,参与编修国史,起居注、实录等
从长安二年(702年)一直到中宗李显重登皇位后的景龙三年(709年),整整八年的时间,刘知几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又编写了一部中国及全世界首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
这就是著名的《史通》
《史通》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大类。史学理论指有关史学体例、编纂方法以及史官制度的论述;史学批评则包括评论史事、研讨史籍得失、考订史事正误异同等。由于《史通》总结唐以前史学的全部问题,因而拥有极高史学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而刘知几能有这样的成就,追根溯源与武瞾当年对他的大胆启用不无关系
清朝人赵翼曾经评价过武瞾说:纳谏知人,自有不可及者。应该说赵翼这句评价并不过分。虽然武瞾在知人纳谏的问题上,还无法达到太宗李世民那样的水平,但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在贞观之治的耀眼光芒下,其知人纳谏人依然能为人们所称道,足以证明武瞾是个开明的君主。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