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魏元忠的宿命

2、魏元忠的宿命 总结武瞾晚年到李旦二次即位这几年的历史,可以说完全就是四个派别的斗争史,先是以张柬之为首的政变功臣派扳倒了以张易之、张昌宗为首面首宠臣派,接着以武三思为首的武氏集团和以韦皇后为首的内朝后妃势力,在李显的暗中支持下,又扳倒了政变功臣派
最后以李隆基为首的李唐宗室,又拍了内朝后妃势力的黑砖,随着内朝后妃势力的垮台,四大派别中最终还是李唐宗室笑到了最后
但正所谓党内无派千奇百怪,李唐宗室独领江湖风骚的时候,他们内部也并不安定,随着景云元年对待斜封官问题上的政见不同,太平公主明显感觉到李隆基正在逐渐成为她的绊脚石,为此她也对自己没有干预立太子事宜而后悔不已
所以在她的心中渐渐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运作,促使哥哥李旦废掉李隆基,而立一个性格比较软弱的太子
综合考虑眼下朝廷的局势和李隆基的实力,太平公主决定从散布舆论开始,而事实上她的这种做法,并没有给她带来任何回报
景云元年(710年)十月,太平公主通过死党散布“太子不是长子,不当立”的言论,这个言论当时对李隆基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太平公主充分掌握了“礼法”这件利器,从而蛊惑人心,言论一经散布,立刻引起很大的反响,人们纷纷猜测李隆基之所以能够当上太子,是不是暗中胁迫性格软弱的李旦而当上的
针对这个蛊惑人心的言论,李旦为此还特意下诏辟谣,据《唐大诏令集》记载,景云元年十月,李旦亲自起草了一份内容很长的诏书,大意是赞美李隆基具有拥立自己的功劳,肯定了李隆基在非常时期具有特殊的功勋,他的太子之位,不能用常礼来衡量(所谓非常之事,不可以常礼议之)
从李旦当时的反应来看,显然他并没有为太平公主散布的言论所动,而且态度明显倾向李隆基,可是李旦并没有追究太平公主散布言论蛊惑人心的责任,从这一点来看,李旦变相的事实上在纵容太平公主
在自己所散布的言论没有达到目的之后,不久后太平公主再次出招,这一次她从幕后走到了前台
景云二年(711年)正月,太平公主乘坐辇车在光范门内,宴请宰相班子成员,当时宰相班子共有七人,分别是姚元崇、宋璟、张说、郭元振、魏知古、陆象先和刘幽求。值得一提的是,这七个人是清一色的李隆基太子党成员
而太平公主宴请他们,则是向他们亮明自己的底牌,当然也可以说是一种争取
当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太平公主说道
“自从皇帝陛下登基后,当今朝庭面貌已经是焕然一新,这都有赖于诸位宰相大人辛勤劳苦啊!
太平公主说完后,宰相班子的所有成员没有回应,因为在他们看来,今天的这顿饭,颇有些鸿门宴的味道
在看到没有人答话后,太平公主颇有些尴尬,于是举起酒杯打圆场的说道:“来!诸位大人,我们一饮而尽。”言罢,太平公主率先喝尽杯中酒
所有人全都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但每个人都觉得氛围不太对劲儿
太平公主放下酒杯后,接着开口说道:“虽然朝廷如今面貌一新,但身为宰辅之臣,要考虑的是如何将这种焕然一新的面貌保持下去,不是吗?”此刻她开始展露出威严
“公主说的及是,臣等定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陆象先跟着说道
“陆大人这句话说的好,但想要做大可不是那么容易,你们想鞠躬尽瘁,未必有人能够给你们这样的机会。”太平公主的脸上泛起轻蔑的微笑
七个宰相开始意识到太平公主接下来的话才是她今天最想说的话
“我的话诸位明白吗?
“臣等愚钝,还请公主释下!”郭元振说道
“呵呵!现在有皇帝陛下在,你们肯定能做到,但未来太子即位后,你们未必能够愿意做到。
“太子殿下仁孝聪慧,又功勋卓著,未来我们愿意为他做到。”刘幽求说道
“未必!太子不是像你们想象的那样,更何况他并非长子,按说应该是成器做太子,隆基实在没有资格,你们身为宰辅之臣应该多劝劝陛下考虑更换太子的人选。
到现在为止,七位宰相全都明白了太平公主的的用意,那就是拉拢他们,一同劝李旦废掉太子
问题的关键是,他们中的很多人要么是李隆基的患难战友,例如刘幽求。要么是李隆基当了太子后,由他向李旦推荐任命的,例如姚元崇、宋璟和张说
所以,太平公主的拉拢不可能成功
“公主所言差异,太子有功于天下,乃是宗庙社稷的真主,公主怎么突然有废掉太子的想法呢?”张说起身开始回击
“请恕臣直言,公主应该不会忘记韦后当权时,您可是受排挤的啊?是太子殿下诛灭韦后乱党,才使您重新立身于朝堂之上啊!”姚元崇继续加力的说道
“公主有废太子的想法,还是请您亲自和陛下去说,臣等愚钝,不知该如何开口,更不想做奸佞的小人。
说最后这句话的是宋璟
“你们……”,此时太平公主面对七位宰相的轮番轰炸,顿时有些愤怒,正待要发作之际,她忽然意识到吵嘴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她按耐住自己的性子,然后继续堆满了笑脸说道
“今天本公主喝多了,全当是酒后妄语!

酒席在太平公主那愤懑的情绪中不欢而散,拉拢七位宰相的失败,让太平公主更加切身的感受到太子李隆基的根基之深,她明白现在自己要做的是尽快平复自己的情绪,等待有利的时机再向李隆基施以重拳
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太平公主选择了沉默
而七位宰相面对太平公主的咄咄逼人,他们也意识到如此下去,李隆基的太子之位会充满很多变数,因为李旦对太平公主可谓是言听计从,为了李隆基的前途,也是为了自己的命运,他们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反击太平公主!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