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七军_1

水淹七军 在李靖看来,现在长江发大水并不妨碍唐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只是对象需要变一变,由辅公祏变成张善安
张善安作为辅公祏的盟友,可以说算是辅公祏的手足,但是其实力绝对不如辅公祏,李靖认为与其在岸边坐等长江大水消退,不如先拣弱的打,拿张善安开刀,是为“削辅手足”
李靖的这个建议,应该说是个很不错的方案,因为当时张善安身在洪州,也就是说在唐军的正南方,如果不拔掉这颗钉子,在唐军未来渡江的时候,很有可能会遭到辅公祏和张善安的东南两路夹击
而且辅公祏偏安江淮一隅,唐军若想彻底平定那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进行“半圆式”的战略包围,画一个半圆将辅公祏紧紧地夹在江淮地带不能动弹,然后步步紧逼,缩小其活动范围
而要想画个完整的半圆就必须首先解决张善安,不然的话,唐军的这个半圆最多只能画45度。那就先从张善安开始吧。这个任务,李孝恭把它交给了部将安抚大使李大亮
“削辅手足”行动正式开始
十二月二日,李大亮到达洪州,与张善安隔水列阵对峙。由于初来乍到,唐军对这里的一切都很陌生,所以李大亮并不急于和对方死拼,而是首先搞起了政治劝降工作
劝降能成功那是再好不过,如果不成功,这项工作也没有白做,至少在这个期间,唐军可以充分地进行战前准备。不过令李大亮没有想到的是,本次劝降工作完成得异常顺利
原因只有一个,张善安是个禁不住忽悠的人。作为南昌的地方军阀,张善安本没有一争天下的野心,在他的心中只有五个字———过安生日子,所以在中原各路诸侯你来我往不断征伐时,张善安老老实实地待在自己的地盘,不惹事,不声张。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实力实在太过弱小
这本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但问题是世界上不是你不生事就可以免去很多麻烦的。而张善安恰恰又是个禁不住三句话忽悠的人,所以当辅公祏反复忽悠他加盟自己的连锁店时,这位仁兄还是禁不住诱惑,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对抗唐朝的阵营
面对辅公祏的忽悠,他选择了对抗唐朝,面对李大亮的忽悠,他再一次选择了加盟唐朝连锁店。张善安具有猛虎一样的决断力,同时也有猪一样的脑筋
他不明白,自己的决定在不经意间给很多人造成了一种印象———反复无常。而更要命的是,李大亮就是这个人群中的一员,所以他判断张善安的投降其中一定有诈。如此看来,张善安简直比窦娥还冤
事情可以做不好,但是一定不要给人家留下不好的印象。一旦你在人家脑海中留下不好的印象时,无论你多么努力地做事,基本上也是徒劳
张善安带着微笑走进了李大亮的营帐,同时他也走向了覆灭。李大亮微笑迎接张善安,在微笑的同时,他已经为张善安精心设计了一个圈套。两人相谈甚欢
“李将军放心!我回去后就带着所有人过来!
“好好!张将军真乃识时务者啊!
“哪里!哪里!那我就先告辞了啊!
“我看张将军还是不要走了,来人!将叛贼拿下!

李大亮设计的圈套的确很绝,名曰:翻脸不认人。但是仅仅抓住张善安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洪州还有他的数万军队。所以,李大亮继续派出使者到洪州城内开始忽悠张善安的手下
面对使者的到来,很多人怒目而视,因为在他们看来,他们的张将军算是被软禁起来了,实际上也的确是如此。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一旦通过人嘴进行描述,就会产生水分
“把我们的张将军放回来,不然的话我们现在就发兵和李大亮拼了!”众人群情激昂地说道
“哎呀!看来诸位是不知道实情啊!”使者面露难色地说道
“实情?什么实情?
“弟兄们!不是我家李将军要留你们张将军啊,而是你们张将军一心想归顺大唐啊,是他自己不愿回来的啊!他还说若是回来和你们说降唐的事,恐怕你们不会同意,反而可能会受钳制!所以他非要留在我们那里,你们不能怪我们李将军啊!
看来即使是扯淡,也要扯出水平,李大亮派出的使者做到了这一点
众人听到使者这样说,心中开始产生不忿
“张将军这样做,实在太不够意思!
“是啊!这么多年,我们始终跟着他,他说往东我们绝不往西!原来这么多年他一直不信任我们!
“钳制?什么叫钳制?我们要是真想钳制他,还用等到现在?
“即使投降唐朝,也不是什么坏事,跟我们讲又有什么关系?
“老子不干了!回家种地去!
“对!不干了!干吗非得把脑袋绑在裤腰带上活着?

到底是一群没有文化的粗人,在他们的头脑中丝毫没有分析使者说这番话的用意。这是一群单纯的人,单纯的人有时很可爱,而有时也会很耽误事
李大亮就是凭借良好的忽悠功底,顷刻间将张善安的部队全部瓦解。看来,有一张好嘴,的确胜过百万雄兵。此言不虚
张善安的结局用四个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那就是———大喜大悲。准确地说是,先喜后悲
李大亮将他押送长安,听候李渊的处理。要说这个张善安也确实长了一副好嘴,通过一番狡辩说自己和辅公祏本没有什么关系,之所以对抗唐朝,是因为受了手下人的蛊惑
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当领导的,一旦身处不利的境地,就会把过错推给下属?到底谁是领导,谁是下属呢?也许张善安实在不算个“角儿”,李渊根本没有拿正眼看他。鉴于该同志虽然动机很坏,但也没有给唐军造成任何损失,所以李渊还是原谅了他
但历史再一次告诉我们,长着一副好嘴,不如行的端正
后来辅公祏失败后,唐军缴获了大量书信,其中里边就有张善安和辅公祏的通信,在这些信中,张善安将李渊骂得狗血喷头,甚至一直骂到李渊的七世祖李暠,这令李渊异常愤怒
即使是今天,两人对骂,如果一方骂到对方的父母,也会引起公愤,何况是在重视孝道的古代。所以,李渊最终下令将张善安斩首示众
从大喜到大悲,皆因一张嘴
张善安的教训告诉了我们两个老得不能再老的道理
一、嘴下留德
二、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